三里河的来历?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18:20
- 提问者网友:练爱
- 2021-02-09 06:04
我想知道北京三里河这个地名的来历?谢谢各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09 06:48
北京有不少叫“三里河”的地方,我说的仍然是两广路上的,因为最近经常坐公交来往此路。
有这个叫法儿,就一定是有来历的,以下是一篇报道——
北京三里河古桥露“真容” 2001年08月北京晚报
今日报道广安大街上一座埋在地下多年的古桥———“三里河桥”今天在施工中重见天日,而这一地区过去延续下来的许多地名如“三里河”、“水道子”、“南北桥湾”等也终于有了现实的解释。据悉,此次发现对研究北京桥梁文化、城墙变迁及古代漕运史等有着重大意义。
离今天23路汽车“三里河”站仅有十几米远的这座古桥,是昨天广安大街一处工地人
员在施工中挖出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发掘出的是古桥的一部分,包括平整的桥面和拱形的桥洞,全部用石材砌成,造型古朴。古桥原先全部被埋在地下,挖掘出的桥洞下有污水流经,旁边还有后埋的污水管道。据了解,施工人员正是在准备埋设新的大污水管道时,发掘出古桥的。
在附近居住有三代之久的李福涛告诉记者,听家里的老人说这座桥在清代时还有,桥面宽十余米,横跨南北,桥下流淌的是绵延3里的“三里河”,桥两边就是至今仍在沿用的地名“南桥湾”、“北桥湾”所在之处。但不知从何时起古桥被埋入了地下,“三里河”也没了踪影。解放后这里修了下水道,李先生还清楚地记得,70年代一个理发馆在施工中曾挖出一个刻有“三里河”三个大字的石碑,但石碑不知后来被扔掉还是被砸碎了。
文物部门有关人员昨日已赶到现场,并与施工单位协商停止施工以保护文物。记者在现场看到,桥面已受到一定的破坏,出现断裂,另有一块雕刻过的大石板被随意扔在工地上。文物部门人士说,这座从元代就有记载的古桥现在刚刚露“头”,下一步如何挖掘还将尽快研究决定。但目前还不能断定露“头”的桥是哪个朝代修的。
据悉,三里河与元代运粮的漕运河相连,在前门大街东侧,向南流经今珠市口东大街,再向金鱼池方向流去,从前门到珠市口东大街约有3里,故称三里河。 (记者 王蔷)
可惜我找不到任何图片,也未曾去实地考察,至少解了我的迷惑。但是,别的“三里河”又怎么解释呢?
有这个叫法儿,就一定是有来历的,以下是一篇报道——
北京三里河古桥露“真容” 2001年08月北京晚报
今日报道广安大街上一座埋在地下多年的古桥———“三里河桥”今天在施工中重见天日,而这一地区过去延续下来的许多地名如“三里河”、“水道子”、“南北桥湾”等也终于有了现实的解释。据悉,此次发现对研究北京桥梁文化、城墙变迁及古代漕运史等有着重大意义。
离今天23路汽车“三里河”站仅有十几米远的这座古桥,是昨天广安大街一处工地人
员在施工中挖出来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发掘出的是古桥的一部分,包括平整的桥面和拱形的桥洞,全部用石材砌成,造型古朴。古桥原先全部被埋在地下,挖掘出的桥洞下有污水流经,旁边还有后埋的污水管道。据了解,施工人员正是在准备埋设新的大污水管道时,发掘出古桥的。
在附近居住有三代之久的李福涛告诉记者,听家里的老人说这座桥在清代时还有,桥面宽十余米,横跨南北,桥下流淌的是绵延3里的“三里河”,桥两边就是至今仍在沿用的地名“南桥湾”、“北桥湾”所在之处。但不知从何时起古桥被埋入了地下,“三里河”也没了踪影。解放后这里修了下水道,李先生还清楚地记得,70年代一个理发馆在施工中曾挖出一个刻有“三里河”三个大字的石碑,但石碑不知后来被扔掉还是被砸碎了。
文物部门有关人员昨日已赶到现场,并与施工单位协商停止施工以保护文物。记者在现场看到,桥面已受到一定的破坏,出现断裂,另有一块雕刻过的大石板被随意扔在工地上。文物部门人士说,这座从元代就有记载的古桥现在刚刚露“头”,下一步如何挖掘还将尽快研究决定。但目前还不能断定露“头”的桥是哪个朝代修的。
据悉,三里河与元代运粮的漕运河相连,在前门大街东侧,向南流经今珠市口东大街,再向金鱼池方向流去,从前门到珠市口东大街约有3里,故称三里河。 (记者 王蔷)
可惜我找不到任何图片,也未曾去实地考察,至少解了我的迷惑。但是,别的“三里河”又怎么解释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2-09 07:13
三里河
在崇文区前门与崇文门之间,是一条古河道遗迹。
在元代这条河叫文明河,位于大都城丽正门与文明门之间。北端接护城河,并引护城河的水向东南流入芦草园,到北桥湾经三里河桥下向流经薛家湾、水道子、河泊厂、缆杆市、南河漕、三转桥等地,然后转向东南经八里河、十里河流向张家湾烟墩港并入通惠河。当年这条文明河是重要的水道,沟通着大运河至大都的漕运。源源不断地把南方的粮米运到京都的南大门外。同时它还有疏导护城可水流的作用。到了明代,由于长期未加疏浚,河道逐渐淤塞,已失去了漕运的功能。永乐迁都北京后,下令南城墙向南推移,原来的城壕也随之填塞。到了正统年间,又重新开挖南护城河,并筑坝蓄水,为防止雨季水溢泛滥,便在正阳桥东低洼处开通壕口,用来泄水。因壕口距崇文门外大通桥约3里,文明河自此时改称三里河。明王朝几百年间对北京水利的治理远不如元代,朝廷庸碌腐败,几次意欲修河却争论纷纷,再加上豪门势家从中阻挠作梗,终未能实现。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到明代中叶以后,终于水干草尽,形成了陆路。
元、明两代,三里河一带是城防物资储备积存之地。元大都城是土城,夏季城墙需要用芦席覆盖防雨,于是便在芦苇园(明代改称芦草园)集中收储芦苇,附近的草场诸条是积草的场地,到清代初期,河道终于完全干涸,居民日益增多,原三里河一带尽为街道屋舍。现在沿用的一些地区,多与水有关。从这些历史延续下来的地名,我们仍可以想象当年三里河的面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