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说虹桥话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22:36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1-27 05:07
教你说虹桥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1-27 06:26
突然发现虹桥话真是一门奇特的语言,其用字用词涵盖了古今中外。譬如说这段文字上一句话的“其”字,是第三人称代词,文言文里很常用,主要做“他、她、它”的意思,虹桥话里没有“Ta”这个发音的,对“他、她、它”也是不分的,就是一个“其”字代替了。虹桥话像文言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高的概括性,可以给语言“减肥”,把两个字概括成一个字,譬如“睡(zai)”就是昨天的意思(其实我发现这个字是“昨夜”这个词的连读,但意思不是昨夜是昨天),“恁”就是“这么”的意思。我们来看下面三个人的对话。
甲:“其恁堂(他这么傻)”
乙:“你灵些!(你很聪明啊!反问质疑否定,直译是“你聪明很多啊!”)”
丙:“噢堂噢堂(都傻都傻)”。
再譬如虹桥话把“筷子”说成“箸”,“箸”也是一个文言字。其他减肥的例子如下:
睡觉——困(kuie)
幸福——爽(suo)
小孩——娒(mai)
菜蔬——配(pai)
但有时虹桥话又会给语言“增肥”,两个字的偏要说成三个字,譬如“新郎”要说成“新郎倌”,普通话里也有讲“新郎官”,但虹桥方言里是不能像普通话一样第三个字可以省略的,方言里没有“新郎”这样讲的。“新娘”说成“新乳宁”,“公公”说成“弟家倌”或“弟家爷”,“婆婆”则是“弟家娘”。我原本以为是“第家娘”,怀疑是“第二家娘”的连读,新娘出嫁就到第二家了。后来有朋友说过去童养媳很多,童养媳比男的都大多了,所以童养媳称男家的母亲也就是婆婆为“弟家娘”。“减肥”或“增肥”都是对两个音节的词,要不减成一个音节,要不加成三个音节。怀疑虹桥人不喜欢说两音节的字。不过也有不同的例子,譬如虹桥话里“脏”说成“暗哉”。词语“增肥”的例子如下:
恶心——头皮涨
乱说——盲堂讲
害羞——呆人精
腋窝——拉杂下
脸蛋——面筋鼓
傻痴——堂堂范
妇女——老宁客
男人——男壮(zuie)汉
尼姑——素姑娘
虹桥话有些又和外文相似,譬如上面第三个人说的“噢堂”,“噢”的意思是“全部”的意思,那么它的读音像什么?英语里的“all”,也是全部所有的意思。再说我们看抗日剧中日本人常说的话“呦西呦西”意思是好、不错,虹桥话里的“用兮用兮”也是表示好、可以的意思,两个词读音和词义都很像。不过意思上还是有点区别,前一个“好”表示赞扬,后一个“好”表示接受。
虹桥话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把普通话里一个词的几个字的顺序给弄倒或弄乱了。譬如:
拖鞋——鞋拖(a ta)
咸菜——菜咸(cai a)
司机——机司(这种说法现在少了,逐渐被司机代替了,以前都这样叫的)
客人——人客(nang ka)
热闹——闹热(nuo nie)
涨潮——潮涨(ziu zie)
脚踏车——踏脚车(da jia cou)
更有甚者,虹桥话里,把普通话里的两个词的语义给掉换了。如虹桥话里的“面包(mie bo)”是普通话里的馒头,而虹桥话里的馒头(mie diu)则是普通话里的包子。
甲:“其恁堂(他这么傻)”
乙:“你灵些!(你很聪明啊!反问质疑否定,直译是“你聪明很多啊!”)”
丙:“噢堂噢堂(都傻都傻)”。
再譬如虹桥话把“筷子”说成“箸”,“箸”也是一个文言字。其他减肥的例子如下:
睡觉——困(kuie)
幸福——爽(suo)
小孩——娒(mai)
菜蔬——配(pai)
但有时虹桥话又会给语言“增肥”,两个字的偏要说成三个字,譬如“新郎”要说成“新郎倌”,普通话里也有讲“新郎官”,但虹桥方言里是不能像普通话一样第三个字可以省略的,方言里没有“新郎”这样讲的。“新娘”说成“新乳宁”,“公公”说成“弟家倌”或“弟家爷”,“婆婆”则是“弟家娘”。我原本以为是“第家娘”,怀疑是“第二家娘”的连读,新娘出嫁就到第二家了。后来有朋友说过去童养媳很多,童养媳比男的都大多了,所以童养媳称男家的母亲也就是婆婆为“弟家娘”。“减肥”或“增肥”都是对两个音节的词,要不减成一个音节,要不加成三个音节。怀疑虹桥人不喜欢说两音节的字。不过也有不同的例子,譬如虹桥话里“脏”说成“暗哉”。词语“增肥”的例子如下:
恶心——头皮涨
乱说——盲堂讲
害羞——呆人精
腋窝——拉杂下
脸蛋——面筋鼓
傻痴——堂堂范
妇女——老宁客
男人——男壮(zuie)汉
尼姑——素姑娘
虹桥话有些又和外文相似,譬如上面第三个人说的“噢堂”,“噢”的意思是“全部”的意思,那么它的读音像什么?英语里的“all”,也是全部所有的意思。再说我们看抗日剧中日本人常说的话“呦西呦西”意思是好、不错,虹桥话里的“用兮用兮”也是表示好、可以的意思,两个词读音和词义都很像。不过意思上还是有点区别,前一个“好”表示赞扬,后一个“好”表示接受。
虹桥话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把普通话里一个词的几个字的顺序给弄倒或弄乱了。譬如:
拖鞋——鞋拖(a ta)
咸菜——菜咸(cai a)
司机——机司(这种说法现在少了,逐渐被司机代替了,以前都这样叫的)
客人——人客(nang ka)
热闹——闹热(nuo nie)
涨潮——潮涨(ziu zie)
脚踏车——踏脚车(da jia cou)
更有甚者,虹桥话里,把普通话里的两个词的语义给掉换了。如虹桥话里的“面包(mie bo)”是普通话里的馒头,而虹桥话里的馒头(mie diu)则是普通话里的包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1-27 06:58
好滴呀 可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