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为何忍辱嫁入贾府?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2 15:40
- 提问者网友:欺烟
- 2021-04-22 10:19
宝钗是个绝顶聪明的女子,宝玉黛玉之心她最清楚,要说她为了地位,好像有点太过敷衍,那她到底为何嫁入贾府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4-22 10:29
宝钗也是喜欢宝玉的,她爱贾府之势,以助薛家家道复兴;她亦爱宝玉,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即可看出来她对宝玉的感情,只是她受封建道德影响很深,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感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4-22 15:09
他喜欢宝玉是很重要的原因吧
- 2楼网友:佘樂
- 2021-04-22 13:37
在《红楼梦》中,脖子上挂着特殊饰物的有三个人,即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还有史湘云的金麒麟,无论是宝玉的通灵宝玉,还是宝钗的金锁,都是一种象征的写法,它原本是为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对立而设计的,作者都是深有寓意的。
宝玉、宝钗之间的所谓“金玉良姻”,却是癞僧、跛道专门为贾宝玉量身定制的姻缘,在书中正代表了作者所要肯定、所要宣扬的“入世”精神!而在这个方面,非常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书中癞僧、跛道对待钗、黛二人的态度的截然不同。按小说交代,钗、黛小时候均得过“无名之症”,任凭吃遍凡间的医药,均毫无效验。此时,又都有一癞头和尚出现,主动地要为她们疗此奇怪之病。然而,同样是这个癞头和尚,他为宝钗、黛玉开出治疗方案,却大不相同:对黛玉,他要求化她出家,并提出警告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见第3回)——明显表现出对黛玉未来情感与姻缘的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这样的治疗方案,自然为黛玉一家所拒绝。而且,癞僧的话,也被看成了所谓“疯疯癫癫”的“不经之谈”。对宝钗,癞头和尚却完全没有提出这么苛刻的出家或“禁锢”要求,相反,他倒是主动地为宝钗未来的婚姻,指明了对象:他不仅送予宝钗实实在在的海上仙方——冷香丸,还为宝钗提供了所谓八字吉谶,要她“必须錾在金器上”(见第8回),并强调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见第28回)。——又分明表露出对宝钗未来情感与姻缘的一种热烈的期许。而事实上,宝钗一家也几乎完全接受了这个和尚的忠告。我们看到,宝钗一直服用冷香丸,佩带錾有八字吉谶的金锁,直到她进入大观园之后!——一个是必须从小化她出家,或者外姓亲友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否则,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一个却是“先天壮,不相干”(第7回,癞头和尚语),不仅不需要回避外姓亲友,那癞头和尚还主动地在她的外姓亲友中,为她指定了将来婚嫁的对象。钗、黛的病,以及癞僧对她们的态度,竟是这样全然相反。
癞头和尚的本意是要宝玉和宝钗结成“金玉良缘”,另外还特意嘱咐了黛玉不可见父母之外的亲友,目的是促成“金玉良缘”的同时阻止“木石前盟”。
“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是癞头和尚说的,但宝钗与宝玉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宝玉也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宝玉心中也只有一个黛玉,对宝钗和宝玉来说“金玉”未必是“良缘”。宝玉和黛玉的相遇、相知、相爱最终无法阻止,宝玉的离经叛道也同样无法改变,最终金玉良缘只能以悲剧告终。
我们前面说过,无论是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都是象征的艺术设计,是为了凸现情与理的对立。木石前盟是前世的缘,在尘世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宝钗就是嫁给了宝玉,正和了“金玉良缘”,而宝玉的玉是生而带来的,宝钗的金锁却是人给予的,也为后文做了铺垫万事不可强求
- 3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4-22 12:07
她原来是准备入宫候选的,后来没有选上,只好退而求其次,到贾家当少奶奶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