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建筑美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30 17:50
- 提问者网友:川水往事
- 2021-04-30 04:39
诗的建筑美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4-30 05:17
闻一多先生将诗歌归纳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音乐美是指诗的节奏和韵律;绘画美是指诗的空灵与意境;而建筑美自然是指诗的体裁和形式了。
姑且不论这提法是否有些陈旧,就诗歌这一文体来说,方块字是它基本材料,分行是它的基本特征。如果不分行,看起来尤如散文,也肯定读不出效果。所以,诗之分行本身就是一种建筑,一种美学选择。
我不主张为形式而形式。比如有的诗写《帆》便将诗行排成帆的样子,写《旗》便将诗行排成旗的样子。出于创作习惯,我喜欢将诗行排列得错落有致,偶尔也来点形式美,或者说是摹仿自然吧。
你看群山,不就高低起伏,鳞次栉比吗?进过山的人,不仅为雄厅的峰恋仰止;攀上山峰,你也会为幽深的山谷惊叹,可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足恨啊!然而,就有人生活在谷底,他们不是隐世高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山民。
我曾去造访过谷底人家,那是怎样的居所啊:四面青山高耸,谷底少见阳光,四时云雾缭绕,寒气袭人。你再看看那简陋的房舍吧:竹篙为墙,树皮作顶,冷风可以自由出入,屋内虽然生着火塘,但被褥仍是潮乎乎的。这里交通不通电不能,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纳"的政策能深入到每个角落,至至你的骨头缝中。
木纳的主人因我们的到来惊恐不安,直到搞清楚我们不是工作组的人,而只是些普通的游客时,才平静了些。(据说贬入谷底的多是些成份较高的地主、富农,)他们虽然言语不多,但热诚却可感可触。中午,好客的山民款待我们以洋芋闷饭,并剜出舍不得的坛子肉。所谓坛子肉便是在过年时杀一头猪,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煮熟后连油带汤封入坛中。这便是他们一年的油晕了。而平时他们过的却是缺油少盐日子。
告诉主人出来,我禁不住仰天长叹,但见四围青山逼压而来!这便是《在谷底》这首诗的起句,我用了八个"山"字围成一幅山谷图。困在中央的便是山谷,是恶劣的生存环境。
我表现山民的贫苦与艰难,在"站在山顶随手抛一块石头"后用竖排的"一落千丈"刻画出一幅落差图,这不仅是地势的落差也是社会地位的落差。至于结尾那柱超越群峰高度的炊烟,则象征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带着不平不满一气呵成。所谓形式也是不自觉形成的,谈不上刻意。
当然,分行体的诗歌作为一种形式的肯定,而不必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内容。但好的建筑造型有时也能起到一点强化感观的效果。一切随兴所致,如此而已。
(附原诗)
在谷底
山山山
山 山
山山山
四围青山独留这一凹缺陷啊
人们管它叫
--山谷
谷中多云
谷中多雾
惟太阳从山头一跳就过去了
惜阳光如惜珍珠
唉!稻谷与谷无缘
只长些山芋木薯
真格是上天无门啊
下谷有路--
站在山顶上随手掷一块
石头
一
落
千
丈
深谷!深谷
你既是天堂[又是地狱
夜来那万盏佛灯
出窍于迷途者的白骨
真想洒一捧清泪啊
又恐化作暴雨湿野鬼们的衣服
面对深谷,怎敢相信
谷底竟有活人与孤魂为伍
晨光中--
但见一柱炊烟袅袅升起
超越了群峰的高度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音乐美是指诗的节奏和韵律;绘画美是指诗的空灵与意境;而建筑美自然是指诗的体裁和形式了。
姑且不论这提法是否有些陈旧,就诗歌这一文体来说,方块字是它基本材料,分行是它的基本特征。如果不分行,看起来尤如散文,也肯定读不出效果。所以,诗之分行本身就是一种建筑,一种美学选择。
我不主张为形式而形式。比如有的诗写《帆》便将诗行排成帆的样子,写《旗》便将诗行排成旗的样子。出于创作习惯,我喜欢将诗行排列得错落有致,偶尔也来点形式美,或者说是摹仿自然吧。
你看群山,不就高低起伏,鳞次栉比吗?进过山的人,不仅为雄厅的峰恋仰止;攀上山峰,你也会为幽深的山谷惊叹,可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足恨啊!然而,就有人生活在谷底,他们不是隐世高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山民。
我曾去造访过谷底人家,那是怎样的居所啊:四面青山高耸,谷底少见阳光,四时云雾缭绕,寒气袭人。你再看看那简陋的房舍吧:竹篙为墙,树皮作顶,冷风可以自由出入,屋内虽然生着火塘,但被褥仍是潮乎乎的。这里交通不通电不能,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纳"的政策能深入到每个角落,至至你的骨头缝中。
木纳的主人因我们的到来惊恐不安,直到搞清楚我们不是工作组的人,而只是些普通的游客时,才平静了些。(据说贬入谷底的多是些成份较高的地主、富农,)他们虽然言语不多,但热诚却可感可触。中午,好客的山民款待我们以洋芋闷饭,并剜出舍不得的坛子肉。所谓坛子肉便是在过年时杀一头猪,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煮熟后连油带汤封入坛中。这便是他们一年的油晕了。而平时他们过的却是缺油少盐日子。
告诉主人出来,我禁不住仰天长叹,但见四围青山逼压而来!这便是《在谷底》这首诗的起句,我用了八个"山"字围成一幅山谷图。困在中央的便是山谷,是恶劣的生存环境。
我表现山民的贫苦与艰难,在"站在山顶随手抛一块石头"后用竖排的"一落千丈"刻画出一幅落差图,这不仅是地势的落差也是社会地位的落差。至于结尾那柱超越群峰高度的炊烟,则象征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带着不平不满一气呵成。所谓形式也是不自觉形成的,谈不上刻意。
当然,分行体的诗歌作为一种形式的肯定,而不必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内容。但好的建筑造型有时也能起到一点强化感观的效果。一切随兴所致,如此而已。
(附原诗)
在谷底
山山山
山 山
山山山
四围青山独留这一凹缺陷啊
人们管它叫
--山谷
谷中多云
谷中多雾
惟太阳从山头一跳就过去了
惜阳光如惜珍珠
唉!稻谷与谷无缘
只长些山芋木薯
真格是上天无门啊
下谷有路--
站在山顶上随手掷一块
石头
一
落
千
丈
深谷!深谷
你既是天堂[又是地狱
夜来那万盏佛灯
出窍于迷途者的白骨
真想洒一捧清泪啊
又恐化作暴雨湿野鬼们的衣服
面对深谷,怎敢相信
谷底竟有活人与孤魂为伍
晨光中--
但见一柱炊烟袅袅升起
超越了群峰的高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