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隋炀帝三次攻打高丽有没有进步意义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0 08:54
隋炀帝三次攻打高丽有没有进步意义
最佳答案
高句丽当时是中国东北东部和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封建王国,几百年的历史,到隋唐时期很强大了。
那个学者说得不完全对,所谓的趁中原内乱不成立,因为隋炀帝征高句丽时,中原还没有内乱,正是三征高句丽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不过高句丽当时确实已经很强大了,隋朝包括后来的唐朝都要灭之已绝后患.
你想,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能允许另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封建国家在他身旁逐渐壮大吗?这和现在的美国对中国采取遏止的做法如出一辙。
全部回答
自西汉王朝后期即立国于我国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唐王朝将高句丽活动地域纳入了直接管理的统治体系,高句丽正式成为中华版图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这种一统天下的硕果,也让薛仁贵老泪纵横,如释重负。因为平定高句丽,是隋唐四代帝王的梦想,如今终于在唐高宗这一代,在薛仁贵手里得到了实现。
那么,隋唐皇帝为什么要灭高句丽呢?
自高句丽建国后,就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文化、贸易往来。
北魏时期,高句丽曾“岁致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北齐皇帝封高句丽统治者高汤为高丽王,高句丽将“句”字去掉,自称“高丽”(仍是高句丽,不同于三韩人王建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建立的高丽王朝)。北周时期,武帝宇文邕封高汤为辽东郡公、辽东王。隋文帝即位后,仍封其为高丽王。作为藩属国,高汤在开皇初年不断遣使入隋,称臣纳贡。
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后,高汤大惧,认为隋朝接下来会撤藩,于是“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随时准备迎接隋朝大军。藩属国这种“无礼”的举动,一时激怒了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致书高汤,责问他是何居心,并说:“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句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高汤谢罪后,不久病死,其子高元即位,隋文帝仍不计前嫌地封高元为高丽王。
事情到此,本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圆满结局,但高元却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主儿,他不满足于现有的高句丽王土、百姓,而是满脑子的扩张念头。开皇十八年二月,高元率靺鞨万余骑兵侵扰辽西,隋文帝大怒,即命汉王杨谅等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由于粮草不济、疫病流行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原因,水陆两军还没有和高句丽开战就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这时,高元也害怕把事情闹大了,连忙派使者前来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隋文帝罢兵,待之如初,但隋朝和高句丽的关系也因此有了隔阂。
隋炀帝即位后,作为藩属国的国君,高元应该亲往长安觐见祝贺,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只是派使者前去应付,这让隋炀帝感到很窝火。高元做出此举,是因为他外与突厥、契丹、靺鞨主动交好,内部国力大增、军力强悍、国土扩大,以至于产生自大和忘本思想,忘记了自己藩属国的身份地位,居然不把泱泱大隋帝国放在眼里了,这是让隋炀帝无法接受的。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到突厥视察时,无意间看到了高句丽使者在此,就向他宣旨:“朕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告高(句)丽王,宜早来朝,勿自疑惧……苟或不朝,将率军民往巡彼土。”
不料,这种善意而又带有威胁的提醒,却遭到了高元的拒命,于是隋炀帝决定攻打高句丽。从大业八年正月到大业十年二月,隋炀帝连续三次征伐高句丽,但讨伐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前两次大败而归,第三次虽取得胜利,可终究没有收服高句丽。
其实,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并不是因为看到高句丽的逐渐强盛和对隋朝的日后遗患,而是出于一己之私,好大喜功。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时曾作诗一首,其中两句就道出了他三次攻打高句丽的原因:“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因为出兵高句丽,隋炀帝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国家,最后穷途末路,死于非命。如此严重的国家大事,竟然出于偶然,难怪《隋书》会这样评价炀帝攻打高句丽这件事:“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闻也。”
如果说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完全是出于小孩子脾气的“无厘头”行为,那么雄才大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也不遗余力地攻打高句丽又是为何呢?不愿意让高句丽做大做强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高句丽人对中原王朝的极端羞辱和公然挑衅。原来,隋军撤退后,高句丽人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构成了一道毛骨悚然的“景观”,供其国人观赏。此举,足以看出高句丽人的残忍和丧失人道。唐太宗知道后,义愤填膺,于贞观五年(631年)派人去高句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并予以祭奠。
收葬、祭奠壮士的骸骨和亡灵,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料却引起了高句丽人的万分恐惧。高句丽人自扶余城西南行至海,修筑了长达一千余里的“长城”,“以资防御”。此时唐太宗考虑到唐初经过连年战争,将士伤残,国力衰弱,需要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所以迟迟没有动手。其间,高句丽发生了宫廷政变,唐太宗没有插手,仍然遣使册封高藏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隐忍勃发,是唐太宗的一大优点。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都过来了,何况现在?此刻,唐太宗需要的是积攒力量,等待时机。
贞观十七年,高句丽联合百济攻取新罗40余城,新罗危在旦夕,向唐朝请求援助。此时的唐朝,经过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于是唐太宗决定攻打高句丽,彻底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症”。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暴邻国”、“违我诏令”为由,凭借“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今朕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的话语,说服了众人,于是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自己率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渡辽水,在初胜后,却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八里镇营城子村)碰到了极善守城的高句丽人的顽强阻击。因为急于求成、用兵仓促,结果唐军遭遇失败。而薛仁贵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的。兵败后,唐太宗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唐太宗带着遗憾离世后,唐高宗继承了父亲遗志,任用文韬武略、成熟稳健的薛仁贵等人,历经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战役,终于将高句丽消灭,并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自此,这场历经两朝四代、历时70余年、先后出兵十余次的平定高句丽战争宣告结束。
唐王朝统一高句丽的过程中和统一之后,又对高句丽人采取了内迁的政策。先后被迁徙到内地的高句丽人有近一半或三分之一强,约有23万~28万人,广泛分布于今天的北京、山西、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市。在唐王朝内迁高句丽人的同时,新罗也趁机掳掠和接纳了部分高句丽人,加上之后它采取积极向北扩张的政策,占据了部分高句丽政权的领土,约有不到十万(不到高句丽人总人口的八分之一)高句丽人加入到了今天朝鲜族先民建立的新罗政权中,成为今朝鲜族的先民,而其余高句丽人则散入靺鞨突厥等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民族之中。也就是说约八分之七的高句丽人融入到了中华民族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参考资料:天行云(有删节)

隋炀帝打高丽应该说从国内来讲是有积极意义,隋炀帝并不是亡于打高丽,而是亡于其他方面,但在这方面开始爆发。
应该说有楼主说的这方面的可能,但实际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中原已经统一,高丽从头到尾都是在防守,所以这方面实际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任由其发展,很有可能。
这方面我不太了解,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世袭军人,祖上倒三代都是军人,战略意识非常强,如果高丽没必要打,他也不会力排众意去打高丽。
如果打赢了,且他没有亡国,则意义很大,可惜他玩完了,所以他就是昏君,有意义也变成没意义了。
当然有意义,是高句丽不是高丽,连圣明的李世民都打过。高句丽在当时应该是个新兴的有潜力的国家,但还不至于于中原王朝抗衡,应该消灭在萌芽状态。隋炀帝是武将出身,这点眼光还是有的,唐朝最后灭了这个王朝。总不可能说李世民是昏君吧。
类似于后金于明,西夏于宋,或许中国于美国吧!
首先要纠正一个名词,隋炀帝征的是高句丽,不是高丽。
高句丽当时是中国东北东部和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封建王国,几百年的历史,到隋唐时期很强大了。
那个学者说得不完全对,所谓的趁中原内乱不成立,因为隋炀帝征高句丽时,中原还没有内乱,正是三征高句丽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不过高句丽当时确实已经很强大了,隋朝包括后来的唐朝都要灭之已绝后患.
你想,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能允许另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封建国家在他身旁逐渐壮大吗?这和现在的美国对中国采取遏止的做法如出一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佐助报仇后为什么还选择背离木叶村?
不会拉屎怎么办,鸟儿拉屎头上什么预兆
摩尔庄园里我的小屋怎么乱糟糟的,东西都七扭
1988十月初五是什么星座。?
在Excle2003上怎样添加两列
如何向C8051F340里下载程序
红叶广告怎么去啊,有知道地址的么
日漫电影里的经典语录,电影当中有哲理的经典
福州有几家ERUNER?
小兰和小军都有若干枚邮票,小兰比小军多24枚
Trojan.Win32.Generic.11F394A0请问各位大侠
建国大业谁能传给我
唐治平诊所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Armed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gather
QQ三国怎么设置密宝。
推荐资讯
月光岛月光包箱
0061291389这是哪的号
求一些70后80后喜欢的歌,不要太经典的
QQ炫舞为什么老掉线
仙姑令它两相离,散离不成尾摆风 这怎么解释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5种、
关于清和禾的诗句,成语中第一个带野字的诗词
想要几本小说的结局~
诺基亚N85怎么样 还有在石家庄的多少钱? 在哪
最近有什么歌好听?大家帮帮!
战地之王谁来帮帮我
哥 有AVA内测号吗?激活??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