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的格调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5-05 20:1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5-05 20:43
应该是民歌格调
词有不同的格调。这里说的“格调”是指所谓“本色调”而外的其他几种主要的语体风格,虽然不是“词律”上的要求,作为词的一种特点,也略作介绍。
我们知道,词之先,早有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古体诗、近体诗和散文等文学体式,故词之作,在语体风格上不能不受到别体诗文的影响。加之宋代词风大变,“婉约”与“豪放”双轨发展,苏轼、辛弃疾等人有时干脆“以诗入词”或“以文入词”,因此,词具有不同的格调是很自然的。“本色词”而外,大体还有五种格调。
1.楚辞格调。此格肇始于豪放派大家辛弃疾。他模仿楚辞语体,句中或句末多用“兮”(xī音西)和“些”(suò音所去声)字(均语助词)。如:
辛弃疾 醉翁操·叙别
长松,之风,如公,肯从余,山中。人心与吾兮谁同?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枫。噫送子于东,望君之门兮九重。女无悦己,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昔与游兮皆童,我独穷兮今翁。一鱼兮一龙,劳心兮忡忡。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
辛弃疾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此去,流昏涨腻,生篷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两词全拟楚辞格调。南宋末蒋捷也仿辛词写过一阕楚辞格调的《水龙吟》,“后遂无问津者”。
2.民歌格调。此格语言自然、流畅、谐婉、通俗,内容多写情思。如:
刘禹锡·竹枝(选二)
山桃山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浓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牛希济·生查子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无名氏·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出日头。
刘禹锡的《竹枝》词,格律上全同七言绝句,亦入唐诗,而格调全拟民歌。牛希济的《生查子》纯以词的形式写作,富于民歌情调,意境比较开朗,感情也比较纯朴。无名氏的《菩萨蛮》属于敦煌曲子词,其写法、语言与汉代乐府民歌《上邪》很相似。
3.古文格调。此格平仄灵活,全用散句,且模仿古文,语言简朴,多用虚字如“之”、“乎”、“者”、“也”、“矣”、“耳”之类。内容上多用来说理。如:
苏轼 哨遍·隐括陶渊明《归来去辞》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今年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例如刘克庄《哨遍》隐括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辛弃疾《哨遍》隐括庄周《秋水》等,均系古文格调。又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使杯勿近》、刘过《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虽词调格律严整,但多用散文法,写对话,讲道理,亦是古文格调的词。
4.白话格调。与古文格调相反,有的词多用白话,亦备一格。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有大量使用白话入词的作品。仅举一例,如:
秦观·品令
幸自得,一分索强,教人难吃。好好地,恶了十来日。恰而今,较些不? 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肐织?衠 倚赖脸儿得人惜。放软顽,道不得!
加着重点号的均为当时口语,当时人读来自然明白如话,与古文格调截然不同。这启发我们,当代人作词,也完全可以使用白话、口语,并不是非用文言不可。
5.书信格调。白居易曾作排律《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词中亦有代书一格。如:
顾贞观·金缕曲二阕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籍?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竟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添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华峰《贺新郎》(即金缕曲)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此二词深得书信格调,故陈氏有“非正声”(即非“本色调”)之语,正说明别是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