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恩·基德兰德的研究成果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0 04:30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11-19 07:46
芬恩·基德兰德的研究成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11-19 08:16
贡献不仅仅在于其倡导的理论本身,更在于他的研究方法。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发表使西方经济学一分为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微观层面,经济学家强调经济主体的理性,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在生产函数约束下利润最大化;但是一旦到了宏观层面,经济学家则依赖于一些和理性及优化完全无关的总体曲线(如IS-LM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问题,即宏观模型缺少微观基础。然而,1970年世界经济的状况使得这种建模方法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菲利普斯曲线所阐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负相关的关系不再成立,与之相反,这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基-普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到宏观经济研究中,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一直努力寻找的微观基础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基-普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的建模方法——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GeneralEquilibriumModel,以下简称为DGEM),推动了宏观经济学向动态宏观经济学演进。经济系统内的许多变量,如经济人的目标函数、储蓄和投资等的任何分析都涉及到时空问题。显然,仅从静态角度研究这些变量是不够的。动态分析方法,从微观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出发建立模型,使对变量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DGEM奠定了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研究方式。1996年,基-普在《计算试验:一个计量经济学的工具》一文中对该标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它把宏观经济学模型引入了新的领域”,“建立一个最贴近现实的模型:一个被充分描述的随时间变化的人为经济,从而逼真地模拟实际经济的时间序列行为(卢卡斯)。”另外,在经验应用方面,基-普也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校准技术,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发表使西方经济学一分为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微观层面,经济学家强调经济主体的理性,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在生产函数约束下利润最大化;但是一旦到了宏观层面,经济学家则依赖于一些和理性及优化完全无关的总体曲线(如IS-LM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问题,即宏观模型缺少微观基础。然而,1970年世界经济的状况使得这种建模方法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因为菲利普斯曲线所阐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负相关的关系不再成立,与之相反,这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基-普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到宏观经济研究中,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一直努力寻找的微观基础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基-普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的建模方法——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GeneralEquilibriumModel,以下简称为DGEM),推动了宏观经济学向动态宏观经济学演进。经济系统内的许多变量,如经济人的目标函数、储蓄和投资等的任何分析都涉及到时空问题。显然,仅从静态角度研究这些变量是不够的。动态分析方法,从微观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出发建立模型,使对变量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DGEM奠定了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研究方式。1996年,基-普在《计算试验:一个计量经济学的工具》一文中对该标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它把宏观经济学模型引入了新的领域”,“建立一个最贴近现实的模型:一个被充分描述的随时间变化的人为经济,从而逼真地模拟实际经济的时间序列行为(卢卡斯)。”另外,在经验应用方面,基-普也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校准技术,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