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代表人,桐城派代表人物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0 09:53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7-20 06:08
桐城派代表人,桐城派代表人物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7-20 07:10
桐城派 ,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
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桐城派 ,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
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桐城派”奠基人---戴名世(1653~1713);方 苞(1668~1749)。
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
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 鼐,姚 莹,曾国藩,吴汝纶,马其昶。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方苞,44岁因受乡先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而入狱。方苞以文章道德名于当世,继承归有光“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指中心即正统的基本观点;“法”指表达中心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义”与“法”之间为一经一纬,相辅相成,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倡语言“雅洁“,淘杂质,反对俚俗和繁芜,造清真雅谨朴质文体。对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创作经验总结,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积极意义。“义法”论创立,为桐城文派发展奠定了基础。
桐城派刘大魁、沈彤、沈庭芳等弟子,尤刘大魁有建树,为桐城文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 刘大魁,擅文辞。青年游学京城,拜方苞门下,著作颇丰。补充发展了方苞“义法”论,重于古文艺术。其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重视艺术体现。提出“神气”“音节”“字句”理论。“气”指语言气势,“神”是“气之精处”,是最本质独特的风格、性格特征的艺术体现,总结了我国诗歌韵律学说中的理论,用到散文领域。“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是桐城古文秘诀。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弟子称惜抱先生。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任任篆修官。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词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周密的理论性。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是古代散文审美理论、风格特征的重大命题。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解释文章风格来源、散文风格特点,是创举。选辑《古文辞类篆》。
姚鼐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曾国藩及“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以及林纾、姚永朴、姚永概等卓立文坛。“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生,桐城派亡。林纾仍鼓吹“尊孔读经”,斥为“桐城谬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不能以其末流之堕落,归咎于作始”。
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桐城派 ,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
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桐城派”奠基人---戴名世(1653~1713);方 苞(1668~1749)。
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
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 鼐,姚 莹,曾国藩,吴汝纶,马其昶。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方苞,44岁因受乡先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而入狱。方苞以文章道德名于当世,继承归有光“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指中心即正统的基本观点;“法”指表达中心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义”与“法”之间为一经一纬,相辅相成,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倡语言“雅洁“,淘杂质,反对俚俗和繁芜,造清真雅谨朴质文体。对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创作经验总结,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积极意义。“义法”论创立,为桐城文派发展奠定了基础。
桐城派刘大魁、沈彤、沈庭芳等弟子,尤刘大魁有建树,为桐城文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 刘大魁,擅文辞。青年游学京城,拜方苞门下,著作颇丰。补充发展了方苞“义法”论,重于古文艺术。其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重视艺术体现。提出“神气”“音节”“字句”理论。“气”指语言气势,“神”是“气之精处”,是最本质独特的风格、性格特征的艺术体现,总结了我国诗歌韵律学说中的理论,用到散文领域。“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是桐城古文秘诀。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弟子称惜抱先生。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任任篆修官。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词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周密的理论性。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是古代散文审美理论、风格特征的重大命题。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解释文章风格来源、散文风格特点,是创举。选辑《古文辞类篆》。
姚鼐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曾国藩及“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以及林纾、姚永朴、姚永概等卓立文坛。“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生,桐城派亡。林纾仍鼓吹“尊孔读经”,斥为“桐城谬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不能以其末流之堕落,归咎于作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