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分)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
材料一 “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6 分)
材料二 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6 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6 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 分)
(26 分)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材料一“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0:49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2-20 02:2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2-20 03:41
(答案→) 解析:(1)依据材料“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可知要实现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必须加强教化,则本问可以转化为汉武帝的教育发面的措施,由此可以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现儒学教育官方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顾炎武的基本主张有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2)依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得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依据“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朱熹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君心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治国天下平。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朱熹的地位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3)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新生阶级,即为资产阶级,本题可以演化为资产阶级各阶层向西方学习的表现,由此可以得出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实行维新变法;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激进派主张民主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4)本题需要理解清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是什么,即政治、经济、法制三方面同时变革。由此本问可以转化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法制方面的成就,即通过1982年宪法,提出依法治国,并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依据所学党的理论和指导思想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2-20 04:33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