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1)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2)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3)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体:体悟。(2)虚受:虚心接受。(3)实:充实,充满。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②陶后鲜有闻
③竹本固 ④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小题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2分)多,少,根,种植
比较阅读(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14:14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12-31 08:1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12-31 08:34
(答案→)多,少,根,种植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蕃”根据语境是“多”的意思,不能理解为“一种植物”;(2)“鲜”是“少”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味道鲜美”;(3)“本”根据语境意思为“根”;(4)“树”在此用作动词,意思为“种植”。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性。翻译(2)句时,注意“则是就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性。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3】试题分析:甲文根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分析出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行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根据“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1)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分析出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的能力。点评:解答此题,根据甲文与乙文的内容划出表现莲、竹的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句子来分析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12-31 09:20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