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天人相分观的影响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20:09
天人相分观的影响
最佳答案
天人关系是传统儒学的重要议题。这里的天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大自然,另一是指人从大自然领悟出的一些规律与道理,即所谓“天道”。前者指大自然本身,后者指大自然的精神。当谈到天人关系时,“天”有时指前者,有时指后者,有时两者混用,不分彼此,视其内容而定。例如周易中的天乾地坤:天、地是大自然,乾、坤是其精神,乾道是刚与健,坤道是柔与顺。

上古先民,为维护部落秩序,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常以神道设教,部族之长,即为宗教首领,此时为天人不分或天人合一的时代。世界上各地的文明,都是从宗教文明开始的。中国文明到了殷商时期,仍处于宗教迷信时代,鬼神祭祀活动是政治大事。但这个天人合一的时代到了西周的周公嘎然而止。周公提出“天不可信”的命题,开创了中国文明史上天人相分的新局面。周公是中国文化史上分水岭式的伟大人物,他协助父兄取得天下,深知改朝换代取得成功,不是天意,而是人力。商纣并非不敬天而亡,是不得人心而亡。周公吸取教训,并以此告诫后人。尚书周书大诰:「天棐忱」,康诰:「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天不可信,我迪惟宁王德延,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以上说的都是天不可信的意思。周公石破天惊一语道破天机,中国文化开始脱离鬼神迷信,快步走向成熟。孔子继承周公志业,创立了只言人事不言鬼神,只言人道不言天道,只言人理不言物理,只言生前不言死后的儒家学派。

孔学是人生之学,是纯粹的人理学。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孔子把人摆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把目光全部投注在人身上,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构建了一个专谈人事,不谈大自然也不谈“天道”的纯人理学。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与「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如出一辙,都是说:不要管什么天地鬼神,只要管人事就行。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关于天道,孔子只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语带过,不愿多谈。欧阳修对此深有体会:「圣人,急于人事者也,天人之际罕言焉」,「圣人,人也,知人而已」。孔子心无旁鹜的关怀人世,建立一个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的人理学体系,无暇顾及天地自然之理,是彻底的天人相分论者,这是孔子对孔学的定位。孔子之后,能领会并坚守孔学定位的,只有荀子。荀子传承周公、孔子的天人之学而集大成。天论篇演绎了两千三百年前的一个成熟的人本主义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指出天道有常,人道无常,天人各行其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指出天不能干预人道,「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唯圣人为不求知天」,「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指出治乱与大自然、四时无关,「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明确提出唯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提出人能胜天积极进取的思想。

天人相分原是人类文明由混沌迷信走向人本主义的正确方向,但文化的发展是螺旋式前进的,清流与浊流交叉并行,浊流有时会掩盖清流。周、孔相传的天人相分观至荀子而发扬光大,但荀子以后,天人相分观隐而不彰,在历史发展的复杂因素下,天人合一观浊流变为主流。

与孔子同时的老子,是典型的天人合一论者,天道与人道并论。阴阳五行家更将天人合一观进一步发展。墨子兼具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说:既讲“非命”,也讲“天志”与“明鬼”。在儒家中,子思首先将天与人相连:「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道、教都是人道,这是将人道与天连接起来。孟子继承子思:「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把心与性都与天联系起来,讲存心养性,为后世心性之学开了端。子思与孟子背离了周、孔天人相分的传统,因此荀子批评子思与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秦以后,汉初流行迷信,陆贾、董仲舒将阴阳五行与签纬之学引入儒学,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成为学术主流,周、孔、荀一脉相承的天人相分观从此式微。扬雄与王充援道入儒,魏晋玄学儒道合流,唐虽有柳宗元力斥天人合一说,但韩愈抑荀扬孟,孟学大行,荀学隐幽。宋明理学建立一套严密的天人一体的宇宙本体论,人道附属于天道,三纲五常属于天理。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更是走火入魔。

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观的消长有历史发展的复杂因素。农业社会的生产与天象气候有密切关系,人们容易有敬天迷信思想,有利于天人合一观的发展。政治因素更是关键:从三代的诸侯共主到秦汉以后的皇帝皆称天子,统治者挟天自重,以强化其统治合法性,“天子”两字已充分表明政治鼓励天人合一观。汉武以后,儒学与政治挂钩,学术为政治服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适时而出,确立君权神授说。随着君权的日趋巩固,天人合一观成为学术主流。而在学术自由的先秦时期,周、孔、荀一脉相传的天人相分观有如夜空流星,成为历史星空中一串璀璨的明珠。

当今时代,应如何看待天人观?天人合一观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但如今星移斗换,时易势转,由农业时代转变为工商业时代,封建统治已成昨日黄花,天人合一观已失去其生长土壤。在天人合一观长期影响下,中国人把自己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无法客观的观察大自然、把大自然作为独立的客体来研究,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沈括与徐霞客是少数的例外。阴阳五行说与“气”理论是天人合一说的典型产物。阴阳五行与气理论在古时科学知识不发达的时代,确实能对大自然作出某种程度的解说,有某种程度的科学性。但把阴阳五行与气理论应用到包括天地运行、万物生长、国运兴衰、朝代更替、个人命运、人体医学、卜筮问卦、风水堪舆等各种不同领域,试图作出各种牵强附会的解说,这是把天人合一观滥用到可怕的地步。世上不可能有这样一种“超级理论”可以包医百病。阴阳五行与气理论已经过时,因为今天已经有比阴阳五行与气理论更高明的科学,能对各种领域作出更好的解释与解决问题。如果中医仍停留在阴阳五行与气理论,中医便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阴阳五行在今天已变成伪科学,天人合一在今天已变成伪命题。今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行其是,人道与天道各行其道,各自得到高度发展,如果再谈天人合一,简直不知今世是何世,今年是何年!今日世界面临最严酷的环境问题正在提示人们天人相分的道理: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揭示人道与天道不但各行其是,而且互相冲突,相互矛盾。如果是天人合一,人怎么会破坏天呢?我辈必须面对天人相分的事实,才能寻求天人共生之道。有分才有合,不知其分,怎知其合?如果闭着眼睛跟着古人喊天人合一,则是食古不化,自绝于时代。参考资料:http://www.chinakongzi.org/rjwh/lzxd/200709/t20070903_2450312.htm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执今律古的意思
黑界安梓陌现在叫顾洛吗.
请问南京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在哪里
悲了伤的老王 说的啥意思
关于福建泉州人口、面积、以及所辖县市的一些
大X大X的成语有哪些?
问道只某一个任务完成时是不是道行的最高奖励
MBR膜生物反应器的MBR分类
虚拟机是否也要加载驱动
绵阳雪花啤酒厂的待遇怎么样?
布政使和按察使哪个大
1982年5分钱硬币值多少钱
铃木EN125一3前泥板要多少钱是原装的
陇南成县到武都怎么坐车?
在论语中我们要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我
推荐资讯
三七对皮肤的作用有那些呢?
田径比赛前喝葡萄糖有用吗?喝多少?什么时候
伤口和袜子粘在一起了,怎么在不痛的情况下脱
帅哥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I can’t always understand when people t
你是做艾条的吗?你那个手工费怎么算
今天有人说我娘炮?我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一般纸盒 上烫金字,错了一个字,有没有什么
怎么说话说的有道理让别人心服口服
腰围88至90,大腿为60还,应该多大的裤码?
在C#中什么是分层架构??
红米note更新后开不了机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