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竞争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5:55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1-03 22:31
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竞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1-03 23:19
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之间的竞争遵循的是“扑克规则”:每个企业都对外保持高度的神秘感,企业对研发信息的保密几乎上升到了国家机密的程度(不知底牌);只要拥有一项核心技术,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好牌致胜)。80年代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遵循的则是“象棋规则”:企业不再神秘,企业有多少“家底”外界都一清二楚,对研发信息没必要也无法保密(知道底牌);每一次竞争都可能是致命的,企业经营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必须准确把握未来的态势演变(打法致胜)。企业竞争规则的演变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以下变化:1、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学术机构研究能力和研究质量的迅速提高,使得知识由以前富集于企业研究部门和科研单位,转变为广泛分布于产品价值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知识的自然配置打破了只有富裕的企业和富裕的国家才能开展创新的垄断局面。2、人力资源流动性增强,使得企业对创新的控制日益困难;高素质人才的就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由以前的忠诚于企业,转变为忠诚于职业;劳动力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拍卖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企业只能“价高者得”。3、 风险投资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大量“小而专”的企业得以生存,后者也能够提供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回报机制,从而大大诱惑了资本与人力、丰富了技术市场的资源供应,使许多商品和服务向市场推广的速度越来越快;“小狗经济”逐渐打败“斑马经济”。4、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了创新的崭新局面,使得创新资源的配置与流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很多以前只能被搁置起来的“无用”研究成果,可以在外部寻找更多的实现价值的机会。5、 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过程中,消费者和供应商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广博,消费者和供应商主导企业经营的时代逐渐到来;企业只有开放经营,才能“苟且生存”,封闭经营只有死路一条。◎ 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更短,从而对创新速度的要求更甚于对创新质量的要求。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超过开发预算而及时将新产品导入市场的项目要比未超出预算而延迟进入市场的项目获得更多的利益;新产品拖后6个月投放市场,5年内的累计收益将会减少17%—35%;如果开发投入超出了预算的50%以使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那么收益仅仅减少4%。通讯领域中Starcom的小灵通打败华为的WCDMA、视听娱乐领域中DVD击退SVCD,都是速度致胜的典型例子。又如大家“又爱又恨”的微软的操作系统,就赢在进入市场更早从而构筑了极高的转换成本。上述因素使得企业的创新模式正在从封闭式创新(Closed Innovation)走向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更有效地利用其他人的创新成果,这正是“开放式创新”概念的首创者、哈佛大学技术学系和企业学系教授亨利·切萨布鲁夫(Henry Chesbrough)在2003年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一书的主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