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的美学命题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06:49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11-13 20:43
魏晋风度的美学命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11-13 22:21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1) 言、意、象。
为以后“意象”概念的出现做了铺垫。
(2) 无言之境。
审美之时,其美亦难言表,故不如超越于言意之辨,达到忘我的境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
“但见性情,不睹文字,该诗道之极也。”——唐皎然《诗式》
“忘足,履之适;忘韵,诗之适。”——清袁枚《随园诗话》
“杜诗只有‘有’‘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清刘熙载《艺概》 (1)音乐是自然产生的,不包含哀或乐的情感内容,无关乎国家社稷。
“无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
“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与人情”。
“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其哀乐之怀均也。今用均同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而后发,其所觉悟,唯哀而已……”
——《声无哀乐论》
(2)音乐具有形式美,能动人情感。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研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
(1) 形、神之辨。指一个人的情性、情调、内在的精神面貌和表现出来的风神、风韵、风姿。
若拘于形体、外在,则未能传神。“刻削为仪容,不尽生气”(顾《魏晋盛流画赞》)
“洗尽沉滓,独存孤迥”——清画家恽南田《南田画跋》
去除未尽神之形,捕捉最能表现神的外在。
(2) 形、神的传统。
从老庄开始,到汉代,基本上形成了贵无贱有、贵神贱形的传统。虽并不一味反对形,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需形以存”(嵇康《养生论》),但形神相比,神为本,为贵,“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同上)之所以贵神贱形,跟气的传统也是有着根本联系的。到魏晋,名士们即使玩味自然,清纯潇洒,但似乎也要从有形世界中达到某种形上的玄远之境。而魏晋风行一时的人物品澡,也讲究的是“神采”“神韵”“风神”“神情”“神气”,是于仪容之外见其内在精神、俊雅清逸玄远的风神。所以,在顾恺之这里,此命题的提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古画品录》:“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皆;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摹写是也。”
(1) 气。
老庄的气,孟子的气,汉代的元气论。儒道两家都认为,气是本原,气聚则生,气散则灭。天地间,不过一气流行、运化而已。魏晋时人,亦发展了汉代以来的元气论。故气自汉代始,即已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本原性概念。此后宋明理学、心血,亦以气为至极之本。而自魏晋始,气不独为哲学概念,亦已正式成为一美学概念。品人论物,皆曰有无生气,有无元气流行,是否大气,是否有神气、清气、逸气,所谓意气风发、气定神闲、浩然大气、气韵等、磅礴之气、气象万千等,皆以一气论之。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写气图貌”——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王微《叙画》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典论·论文》
自魏晋起,气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也是一个人、艺术家的生命力、创造力、才力、才情之所本、所现,亦是艺术作品的生命、精魂之所在。
(2) 韵。
韵,就是一个大气之人外在表现出来的风韵、风姿。韵在魏晋,不是纯粹的音乐概念,而更多指的是人的性情、气度的外在表现。所谓“风韵”、“高韵”、“性韵”、“天韵”、“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皆谓人之才性品貌所流露出的韵度。
韵即已气为内涵,故要求超于一般的形体,追求一种玄远、超拔之境。
(3) 生动。
有气韵者自生动。生动者,亦可比之于顾长康的“传神写照”。传神,亦是传其气韵者,有气韵者自已会神。大化流行之谓神,之谓气,气亦是神,人无精气则无生命、无光彩,书画无元气,则不能传神。所谓神气活现,乃上品之谓也。有神有气,自有风韵,自然生动。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1) 言、意、象。
为以后“意象”概念的出现做了铺垫。
(2) 无言之境。
审美之时,其美亦难言表,故不如超越于言意之辨,达到忘我的境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
“但见性情,不睹文字,该诗道之极也。”——唐皎然《诗式》
“忘足,履之适;忘韵,诗之适。”——清袁枚《随园诗话》
“杜诗只有‘有’‘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清刘熙载《艺概》 (1)音乐是自然产生的,不包含哀或乐的情感内容,无关乎国家社稷。
“无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
“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与人情”。
“夫殊方异俗,歌哭不同。使错而用之,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戚。然其哀乐之怀均也。今用均同之情而发万殊之声,斯非音声之无常哉?然声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夫内有悲痛之心,则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诗,声比成音。杂而咏之,聚而听之。心动于和声,情感于苦言。嗟叹未绝而泣涕流涟矣。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而后发,其所觉悟,唯哀而已……”
——《声无哀乐论》
(2)音乐具有形式美,能动人情感。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研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
(1) 形、神之辨。指一个人的情性、情调、内在的精神面貌和表现出来的风神、风韵、风姿。
若拘于形体、外在,则未能传神。“刻削为仪容,不尽生气”(顾《魏晋盛流画赞》)
“洗尽沉滓,独存孤迥”——清画家恽南田《南田画跋》
去除未尽神之形,捕捉最能表现神的外在。
(2) 形、神的传统。
从老庄开始,到汉代,基本上形成了贵无贱有、贵神贱形的传统。虽并不一味反对形,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需形以存”(嵇康《养生论》),但形神相比,神为本,为贵,“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同上)之所以贵神贱形,跟气的传统也是有着根本联系的。到魏晋,名士们即使玩味自然,清纯潇洒,但似乎也要从有形世界中达到某种形上的玄远之境。而魏晋风行一时的人物品澡,也讲究的是“神采”“神韵”“风神”“神情”“神气”,是于仪容之外见其内在精神、俊雅清逸玄远的风神。所以,在顾恺之这里,此命题的提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古画品录》:“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皆;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摹写是也。”
(1) 气。
老庄的气,孟子的气,汉代的元气论。儒道两家都认为,气是本原,气聚则生,气散则灭。天地间,不过一气流行、运化而已。魏晋时人,亦发展了汉代以来的元气论。故气自汉代始,即已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本原性概念。此后宋明理学、心血,亦以气为至极之本。而自魏晋始,气不独为哲学概念,亦已正式成为一美学概念。品人论物,皆曰有无生气,有无元气流行,是否大气,是否有神气、清气、逸气,所谓意气风发、气定神闲、浩然大气、气韵等、磅礴之气、气象万千等,皆以一气论之。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写气图貌”——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王微《叙画》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典论·论文》
自魏晋起,气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也是一个人、艺术家的生命力、创造力、才力、才情之所本、所现,亦是艺术作品的生命、精魂之所在。
(2) 韵。
韵,就是一个大气之人外在表现出来的风韵、风姿。韵在魏晋,不是纯粹的音乐概念,而更多指的是人的性情、气度的外在表现。所谓“风韵”、“高韵”、“性韵”、“天韵”、“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皆谓人之才性品貌所流露出的韵度。
韵即已气为内涵,故要求超于一般的形体,追求一种玄远、超拔之境。
(3) 生动。
有气韵者自生动。生动者,亦可比之于顾长康的“传神写照”。传神,亦是传其气韵者,有气韵者自已会神。大化流行之谓神,之谓气,气亦是神,人无精气则无生命、无光彩,书画无元气,则不能传神。所谓神气活现,乃上品之谓也。有神有气,自有风韵,自然生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