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描述的制度在隋唐时期体现为
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C.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描述的制度在隋唐时期体现为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21:00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1-24 14:2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1-24 15:54
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B.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答案→)C.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A“设中正官品评人才等级”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B“令郡国举孝、廉”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汉代的察举制;C“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符合题意;D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01-24 16:47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