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订婚习俗!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1 13:14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2-01 00:40
福安订婚习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2-01 02:06
福安礼仪习俗
婚嫁
封建社会里,男女婚嫁一向由父母包办。传统婚姻礼仪,习惯上有说合、送小帖、送大帖、送日子、送礼鱼、迎娶这几个阶段组成。虽然名称不同,但仍然可以看出古代婚姻六礼遗留的痕迹。
成婚前礼仪
说合
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家长就着手给儿女物色对象。一般由男家父母托媒人向女方求婚,倘女方父母同意,就开具女儿生庚,男方将双方生庚放到灶君神龛里,经过一段时间,家中一切顺利,就可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青年生庚八字有无“冲”“克”现象,俗称“合婚”。
下小帖
合婚认为男女生庚无“冲”“克”后,男方家长与女方家长就聘金、聘礼、妆奁、婚期等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男家择吉日送礼到女家,为小聘,俗称“小定”。
送大帖
男家再次选择吉日,送乾坤帖、聘金、聘礼、布料至女家;女家回送以糕果,并送新郎布料,为大聘,俗称大定。这是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送日子”
送过聘礼后,男家再给女家送礼,并将选定的结婚日期通知女家。至此,男家等着迎娶新娘,女家忙于准备陪嫁妆奁。
迎娶礼仪
迎娶前一天,男家大抵杀猪,送“压轿肉”给女家,女家则于同日把准备好的妆奁,分门别项,由两个执事以一杠抬一项,叫“一杠”,“迎杠”队伍在鼓乐、鞭炮声中列队而行,煞是气派,所以当地歇后语有“陪三十六杠——满路红”,这是有钱人家“迎杠”展示豪华场面的写照。当晚,新郎、新娘各自祭拜祖宗。新娘还得向其亲属长辈行拜别礼。
迎娶之日,女家设午宴请亲友,俗称请“出门昼酒”。男家摆酒席遍请亲友,俗称请“新妇酒”。午宴后接亲队伍前往女家。清代富人家接亲很排场,接亲仪仗队以大铜锣开道,后面有彩旗、大红宫灯、宫扇、凉伞、鼓乐、花轿相随。民国初,县城还有专门出租各式花轿的店铺。花轿到达女家,新娘凤冠霞帔,盛装而待,上轿前必须伤心哭嫁,以避凶煞,并与各兄弟举行“分家契”仪式,最后由全福的长辈搀扶上轿。弟妹各一人伴送前行。花轿大抵天黑到达男家,再由男家全福长辈出来,揭去轿门上的“轿前符咒”,点火焚化,然后开启轿门,“正中姑”(全福小女孩担任)请新娘下轿,再由“伴娘妈”(通晓当地婚姻礼仪的老妇)搀扶到大厅,等待举行拜堂成亲大礼。当花轿到男家大门口时,新郎及其父母兄嫂必须上楼回避,以示身份尊上,将来镇得住新娘。经“子弟官”(全福小男孩担任)来回上楼三次相请,新郎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下楼与新娘拜堂,三跪九叩礼毕,新娘由全福长辈持喜烛、捧斗灯(在围上红纸的红漆圆形木斗内置大米、红蛋、镜子、剪刀、尺子、筷子、戥秤、点燃的油灯而成),缓步引入新房,新娘进入新房后端坐床沿,让人观睹,俗称“瞧新妇”。拜堂后,大厅上摆起晚宴请亲友,俗称“请接亲酒”。一般午宴的“新妇酒”宴请女宾,晚宴的“接亲酒”宴请男宾。“接亲酒”罢,另备一桌精美丰盛的筵席,俗称“佳期酒”,赴席者多为预先选好的父母双全的好命青年,喝“佳期酒”和闹房往往间杂进行,直至拂晓。
迎娶次日,天一亮新娘便在“伴娘妈”的引领下进厨房行“下厨礼”,当天新娘还得参拜亲属长辈,行“见客礼”。当夜,伴娘妈备办糖茶、点心两份送入新房请新郎、新娘一道吃用,俗称“送房”。相当于古代喝“交杯酒”礼仪。
迎娶第三天,新郎须陪伴新娘同往岳父家,即新娘“回门”,新郎“做女婿”。女家要摆“女婿酒”宴请女婿,于当日返回男家,至此,整个婚嫁礼仪才告结束。
通婚制约
民国以前,县人同姓男女不通婚,民国时,法律只禁近亲结婚,故有少数同姓男女结婚。这时期,男女接触机会逐渐增多,有了双方交往谈恋爱的自愿婚姻,但议婚仍受双方父母制约。1949年后,男女结婚大多先自由恋爱,尔后由父母出面为其订婚并举行婚礼。
婚嫁
封建社会里,男女婚嫁一向由父母包办。传统婚姻礼仪,习惯上有说合、送小帖、送大帖、送日子、送礼鱼、迎娶这几个阶段组成。虽然名称不同,但仍然可以看出古代婚姻六礼遗留的痕迹。
成婚前礼仪
说合
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家长就着手给儿女物色对象。一般由男家父母托媒人向女方求婚,倘女方父母同意,就开具女儿生庚,男方将双方生庚放到灶君神龛里,经过一段时间,家中一切顺利,就可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青年生庚八字有无“冲”“克”现象,俗称“合婚”。
下小帖
合婚认为男女生庚无“冲”“克”后,男方家长与女方家长就聘金、聘礼、妆奁、婚期等进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男家择吉日送礼到女家,为小聘,俗称“小定”。
送大帖
男家再次选择吉日,送乾坤帖、聘金、聘礼、布料至女家;女家回送以糕果,并送新郎布料,为大聘,俗称大定。这是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送日子”
送过聘礼后,男家再给女家送礼,并将选定的结婚日期通知女家。至此,男家等着迎娶新娘,女家忙于准备陪嫁妆奁。
迎娶礼仪
迎娶前一天,男家大抵杀猪,送“压轿肉”给女家,女家则于同日把准备好的妆奁,分门别项,由两个执事以一杠抬一项,叫“一杠”,“迎杠”队伍在鼓乐、鞭炮声中列队而行,煞是气派,所以当地歇后语有“陪三十六杠——满路红”,这是有钱人家“迎杠”展示豪华场面的写照。当晚,新郎、新娘各自祭拜祖宗。新娘还得向其亲属长辈行拜别礼。
迎娶之日,女家设午宴请亲友,俗称请“出门昼酒”。男家摆酒席遍请亲友,俗称请“新妇酒”。午宴后接亲队伍前往女家。清代富人家接亲很排场,接亲仪仗队以大铜锣开道,后面有彩旗、大红宫灯、宫扇、凉伞、鼓乐、花轿相随。民国初,县城还有专门出租各式花轿的店铺。花轿到达女家,新娘凤冠霞帔,盛装而待,上轿前必须伤心哭嫁,以避凶煞,并与各兄弟举行“分家契”仪式,最后由全福的长辈搀扶上轿。弟妹各一人伴送前行。花轿大抵天黑到达男家,再由男家全福长辈出来,揭去轿门上的“轿前符咒”,点火焚化,然后开启轿门,“正中姑”(全福小女孩担任)请新娘下轿,再由“伴娘妈”(通晓当地婚姻礼仪的老妇)搀扶到大厅,等待举行拜堂成亲大礼。当花轿到男家大门口时,新郎及其父母兄嫂必须上楼回避,以示身份尊上,将来镇得住新娘。经“子弟官”(全福小男孩担任)来回上楼三次相请,新郎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下楼与新娘拜堂,三跪九叩礼毕,新娘由全福长辈持喜烛、捧斗灯(在围上红纸的红漆圆形木斗内置大米、红蛋、镜子、剪刀、尺子、筷子、戥秤、点燃的油灯而成),缓步引入新房,新娘进入新房后端坐床沿,让人观睹,俗称“瞧新妇”。拜堂后,大厅上摆起晚宴请亲友,俗称“请接亲酒”。一般午宴的“新妇酒”宴请女宾,晚宴的“接亲酒”宴请男宾。“接亲酒”罢,另备一桌精美丰盛的筵席,俗称“佳期酒”,赴席者多为预先选好的父母双全的好命青年,喝“佳期酒”和闹房往往间杂进行,直至拂晓。
迎娶次日,天一亮新娘便在“伴娘妈”的引领下进厨房行“下厨礼”,当天新娘还得参拜亲属长辈,行“见客礼”。当夜,伴娘妈备办糖茶、点心两份送入新房请新郎、新娘一道吃用,俗称“送房”。相当于古代喝“交杯酒”礼仪。
迎娶第三天,新郎须陪伴新娘同往岳父家,即新娘“回门”,新郎“做女婿”。女家要摆“女婿酒”宴请女婿,于当日返回男家,至此,整个婚嫁礼仪才告结束。
通婚制约
民国以前,县人同姓男女不通婚,民国时,法律只禁近亲结婚,故有少数同姓男女结婚。这时期,男女接触机会逐渐增多,有了双方交往谈恋爱的自愿婚姻,但议婚仍受双方父母制约。1949年后,男女结婚大多先自由恋爱,尔后由父母出面为其订婚并举行婚礼。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2-01 03:03
民间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订婚时男方送饼的风俗习惯。在福安民间,男女结婚前,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先订婚后结婚。双方订婚时,男方家人要到饼店里订制订婚饼。把制成的饼送到女方家,再由女方家人分送给亲戚好友们,意在告诉亲戚好友们,家里的女儿已订婚,让大家一同欢喜。 订婚饼的数量,按女方亲戚好友的多少先讨个数来定做的。据说多的六担饼,少的四担饼不等;一担面粉制饼200块,每块重半斤,还特制四块大饼头或二块大饼头,每块重8斤或12斤。一并送至女方娘家。饼头切出数小块,给每位当舅舅的一块;亲戚好友也按亲疏来送饼的块数。 订婚送饼的习俗源头,据说要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操扬言要以100万大军灭汉,刘备当时兵马只有30万,兵力悬殊太大。军师诸葛亮献计刘备与孙权联盟抗曹,故借口欲娶孙权妹作夫人。下聘礼时,做了许多饼,浩浩荡荡送到中原。孙母从后厅门窥视大厅上的刘备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心中窃喜,也只好认了。于是把饼分给孙权的部将们,部将们很惊讶,但还是吃了刘备的饼,于是就有了订婚送饼的做法。后来民间仿效,成了一种至今还在许多地方留传着的风俗习惯。 在福安,橙色圆形饼面印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饼内有已熟的白糖、芝麻、花生仁、猪肥肉、冬瓜糖;少许的葱与面粉加猪油搅成的馅泥,包入饼坯内。制成的订婚饼装进长形的木盒或圆形的红竹盒中,大饼头压在小饼上面,放上一条红纸,择个吉日送到女方家里。女人、老人、小孩甚是喜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