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5虎上将都有谁?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19 12:23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7-18 12:02
三国里5虎上将都有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7-18 13:31
赵云、张飞、黄忠、关羽、马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7-18 14:22
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附:戏作蜀之“五虎上将”与魏之“五子良将”比较:
魏之良将,五子为先,即:张辽(文远),张郃(隽乂),徐晃(公明),乐进(文谦),于禁(文则);
刘备麾下五虎大将者:关羽(云长),张飞(翼德),赵云(子龙),马超(孟起),黄忠(汉升).
单从他们的字号来看:魏五子都跟”文”有关系,文远,文谦,文则是很直接的”文”,张郃的”乂”徐晃的”公明”都与文字有勾搭.五虎的字号几乎都跟”猛”字牵扯,云长在云上长,翼德二字看起来都觉得猛,龙,孟,升都与”猛”脱离不了干系.三国里以”德”为字的有曹孟德,刘玄德,张翼德,张飞是三个人中混的最差劲的所以叫翼德.马孟起因孟(德)而起.
再做个比较,魏五子似乎更适合领兵打仗,而五虎则适合阵前单挑.张辽800骑兵破东吴10万雄师,关羽却大意失荆州是很好的证据.张郃带兵更痹慌飞强应该没人否定,赵云多半是以保镖的身份出现,就只马超曾经让曹操割须弃袍,黄忠只有在被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力,比不成乐进,于禁威风(虽然于曾降关羽,但是其识大体始终受人称赞的).蜀国的魏延颇有将才,可惜没能进五虎却最终由于诸葛的排挤落个叛将的名声,实在冤枉.关羽太傲,张飞过于霸道,马超降刘后失去武将风采,黄忠太老,赵云过于稳重.只能说蜀多武夫,曹魏多将才,所以蜀只经历60年被灭,最终统一天下的是曹魏,只可惜曹氏后几代太懦,江山落入司马手中.
魏五子的贡献总是多于五虎上将的.带兵打仗五虎不如五子,单挑五虎却可以称霸天下的.
颂五子良将:
张辽:雁门出将星,文武烁古今,
至上忠义心,至下兄弟兵。
北斩匈奴首,南震消遥津,
威名照华夏,千古留佳名。
乐进:乌巢火光出英雄,赤焰中斩淳于琼。
攻城拔寨塞兵士,骁勇破贼似山洪。
于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天公不佑,去曰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丞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夜大雨,千古骂名。
试问天公,谁知我心,
复有来生,愿为曹兵,
破敌杀贼,尤比今世,
百年之后,天下太平。
张郃:布阵屯军巧为精,街亭汲水证我名。
司马误言虽有恨,战死沙场本将心。
徐晃:弃杨投曹非不忠,西凉破敌乃我功。
樊城之战名天下,淡泊名利渡一生。
其实蜀的五虎,正史可没这样说过,三国志是没有记载的,只是把这五个人放在一起作传,乃《关张马黄赵传》;但是魏的五个人,却是史实记载。
而且魏的五子,也没有什么前后顺序,三国志是《张乐于张徐传》,从史实功绩,张辽自然排第一,徐晃张郃次之,于禁再次,最后是乐进,这家伙也是一个莽夫,要真说带兵打仗,还不如蜀国五虎。
其实带兵打仗并不是智力游戏,怎么能完全靠脑子?蜀国的五虎,都属于能统兵的人物,能带兵杀敌,那就是很牛的了,像张辽这样智勇兼备的,徐晃勉强算一个,剩下的这些人都不太行。而且张辽也不是神,八百军士破十万大军,那百八人只是敢死队,后面好歹还有几千人(合肥守军七千多,多少能再分一点出来);“贼至乃发”,也确实是曹操定下的计谋(《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但是张辽本人的威名,确实建立了,而且他一向能征善战且多有智谋,所以列为第一也没问题。
后面就不好说了,谁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认为,蜀军五虎绝不是单纯的莽夫,带兵打仗都还算一套一套。说五虎只是武夫的,去看看《三国志》,这五个人都有善于打仗的记载。前面也说了,带兵打仗不是智力游戏。但是魏国五子,除了乐进只是冲锋陷阵的料,其他都是可为统帅的人物,整体来讲还是比五虎强。这个观点我绝对认同。
但是真正到了阵仗上,就不好说了,正史上,张郃确实在汉中败给张飞,夏侯渊也被老黄忠斩了,带兵打仗,除人谋之外,还有天时地利等多种因素,不是可以像咱们这样纸上谈兵的。
顺带说说魏国的五子的背景,因为曹操手下另一系的将领是不算进来的,那就是诸夏侯曹,老曹家的亲戚。最突出的有三个,夏侯渊和夏侯敦及曹仁,夏侯兄弟都是曹操信任的将领,曹仁更加总领荆州,对抗孙刘,没什么本事能派他去吗?
魏国之强,不在五子,而是因为曹操重视人才,不论出身。蜀汉早期也是这样,但是这个政权安定之后,因为是遵奉汉室正统,所以很多规矩就出来了,比如看重门第,所以蜀汉才灭亡。
单以五虎五子来比较,基本是没有什么优劣的,关键在于双方制度。五虎之外,我们只记得魏延,后期是姜维;而五子之外,能说是良将的,除了已经说过的三个,还有曹彰李典等人;到后期就更加明显了,蜀吴两国人才越来越少,魏国的名将们则显得分外耀眼。
说远了,就是一句话,单纯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2 虎贲双雄:典韦与许褚(历史)
五、忠心
曹操能识人,善用人。他任用典、许为中军宿卫,不仅是看中他们的勇猛,也是看中他们的忠心。而典、许二人也不负所托,对曹操忠心耿耿,多次在极其危急的关头奋勇护主,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典韦“性忠至谨重”,常常白天侍立终日,夜晚则宿于大帐左右,很少回自己的营帐就寝,极为尽忠职守。演义中所描写的“宛城醉酒”一事,属于典韦失职的表现,但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应为罗贯中杜撰的。而“营门死战”一事,则与史书记载一致。张绣先降后反,袭击曹操的军营,曹操轻骑而逃。典韦据营门力战,敌兵不能攻入,便从他门杀进,越聚越多。典韦持长戟左右挥舞,敌兵的矛纷纷折断。手下十余校尉一同死战,伤亡殆尽。典韦身受几十处伤,敌兵一拥而上围攻。典韦双手挟起两个敌兵击杀敌兵,其余的不敢向前。典韦终因伤重不支,瞋目大骂而死。敌众这时才敢上前,割下他的首级传观(12)。舍身救主,威震敌胆,典韦之死极其壮烈,其忠、其勇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击节赞赏之余,不免扼腕长叹。
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和演义中的莽夫形象大有出入。曹操讨伐袁绍时,徐他等人图谋造反,因为许褚经常护卫左右而不敢动手。有一天轮到许褚休息,但他回到住所后心有所动,便马上返回侍侯。徐他等人不知,暗藏利器进帐,看见许褚不觉吃了一惊,脸色有变。许褚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马上杀死了徐他一伙(13)。从此曹操更加亲信许褚,“出入同行,不离左右”。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许褚的忠心,而且也体现了许褚心思缜密的另一面。
征讨马超时,曹军北渡济河,曹操和许褚及亲兵百余人留在南岸断后。马超率领万余马步军杀至,许褚扶持曹操上船。敌兵来势很急,乱箭如雨,曹军争相渡河,船载太重眼看要沉。许褚果断斩杀攀附船只的士兵,左手举着马鞍遮住曹操。船夫被乱箭射死,许褚就用右手撑船,好不容易才渡过了北岸。当时如果不是许褚,曹操几乎就没命了(14)。
另一次,曹氏宗族大将曹仁从荆州前来拜见曹操,在殿外见到许褚,便主动招呼他坐下说说话。许褚却没有领情,答道:“大王就要出来了。”说完就返回殿里去了,曹仁心生怨恨。有人埋怨说:“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相招,你为何推辞呢?”许褚答道:“他虽为宗亲重臣,乃是外藩镇守之官。我担任内侍,在公众场合谈话就可以了,何必私下谈?”曹操听说后,更加喜爱他(15)。曹操去世,许褚痛哭到吐血,可见他与曹操的感情之深。
六、评语
典韦的酒量和饭量都很大,“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於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演义中,曹操见典韦勇力过人,曾赞道:“此古之恶来也!”(恶来是传说中上古帝王颛顼的后裔,力大无穷)。但此事不见《三国志》记载。至于曹操将许褚比作汉朝开国猛将樊哙,则见于《三国志》中――“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而陈寿对典、许二人的评语则是相同的:“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典韦和许褚勇猛过人,尽忠侍主,临阵争先,功勋赫赫,所以他们及其后人都深得历代魏主的宠信和厚待。曹操听到典韦的死讯后悲伤流泪,派人暗中取回他的尸体,亲临哭之,拜典韦的儿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后来由于思念典韦,又拜典满为司马,收在身边。曹丕继位后,任用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对许褚,曹丕加封他为武卫将军,继续让他统率中军宿卫禁兵,待他十分亲近。曹睿即位后,又进封为牟乡侯,赐邑七百户。许褚去世,谥号“壮侯”,儿子许仪承袭爵位。后来曹睿感念许褚的忠孝,又下诏褒赞,复赐其子孙二人爵关内侯。
到了魏国后期,随着政归司马氏,曹氏失势。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钟会统兵十余万伐蜀,任命许仪为开路先锋。就因为木桥坏了,陷住钟会的马蹄,钟会就将许仪杀了(16)。三国绝世虎将之子,曹魏心腹功臣之后,死得挺冤枉的 检举
- 2楼网友:玩家
- 2021-07-18 13:41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