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第三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便逆势而上,截至2月9日发稿前,累计票房已达14亿元,排片占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数据平台均排列第一。
票房证明观众的选择核心依然是电影品质,因为《流浪地球》的电影观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预期,情节、画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来形容。
导演郭帆在电影上映前接受新华网采访,直言拍摄《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信任,“他们都在怀疑,凭什么是你来做这件事?你有什么能力?你需要去证明自己,获得信任,那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在电影工业里,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著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大家也许都知道好莱坞可以怎么拍出一部科幻片,却似乎没有人知道中国如何拍出一部科幻片。中国电影工业起步较晚,经验匮乏,但在这条未知的道路上,我们的电影从业者已经开始起步。自2014年起,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版权就已大量出让,《三体》《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乡村教师》《球状闪电》纷纷花落各家。
除了在创作源头上奠定电影文学基础,科幻电影更需要的是产业链层面人才,需要中国电影具备高度的工业标准。服饰、化妆、道具、摄影、美工、编剧、导演、演员各司其职,在工业流程的制约下共同完成电影的拍摄任务;融资、制片、宣传、发行等部门各尽其责,共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诸多细分领域都需要精细的专业分工和成熟的管理经验,这样才可以在技术和艺术层面达到完美契合。
《流浪地球》一切从零开始,置景之前先制作VR模型,置景展开面积达10万平方米,道具1万件,通过三维建模,再用大量车床CNC加工或3D打印而成。在拍摄前期一共绘制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和8000张镜头稿,这12000张的绘制作品是精彩特效的基础。世界观设定包括前后100年,剧本总共写了数十稿,加起来上百万字,开机前完成了160分钟的动态故事板,一丝不苟,团队人数也从开始的个位数到达了7000人之多,可见这部电影凝聚了多少电影人的努力和付出。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高达11公里,是地球能够承载的建筑物的极限,发动机底盘直径30公里,这样的庞然大物,如何让它在镜头上呈现从而被观众接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发动机模型我们做了几百稿,为了找到更合理的力学结构去呈现它,最终选定了目前这个形态,发动机的电梯局部搭建了实景,但更多的部分是后期特效完成。”郭帆介绍。
正是基于这种苛求品质的创作要求,影片的投资几乎都花在制作上,演员片酬降了又降,打破了所有“工业化”“制度化”下的不合理或不可能,《流浪地球》整部影片一共有2003个视效镜头,最终电影75%的特效由国内特效团队完成,德国和韩国特效团队完成了25%。
如果说特效制作更多的牵涉到技术创新,那么视觉风格更多需要的则是文化创新。这种创新不是盲目从西方美学的再提升,而是将中国观众的情感与审美作为首要前提。
“影片的视觉系统需要植根于文化,不能将好莱坞成功的范例拿来套用,我们要找到中国人的情绪共鸣点。”郭帆说。
郭帆举例说,为了让科幻与本土观众的审美产生一种内在联系,在影片中的很多道具和环境设置都借鉴了苏联重工业的系统美学,甚至连键盘也采用了物理键盘,这让整个影片有了更厚重的末日质感,影片色调则偏重青色和红色,以增加年代感和亲切感。
《流浪地球》在剧情与对白中也加入大量观众熟悉的元素,例如未来地下城中,我们依然能看到熟悉的“王府井”地标。在郭帆看来,这是与观众所处的现实进行连接的需要,这些元素的植入能够让观众产生更多的共鸣。虽然科幻给人的刻板印象是冰冷的、科技感的、未来式的,但事实上,无论是任何题材,都应该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发生更加亲密的联系。
科幻电影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繁荣、科学进步关联紧密,加上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长足进步,我们才能制作出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商业大片。
在有限预算下,通过群策群力,实现超极限的拍摄质量,《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导演郭帆在影片上映前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坦陈:“我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不赔钱。只要不赔钱,我和这个团队就能继续往后做,这样就能够给中国科幻电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会让更多导演去尝试科幻片,从而不断完善中国的电影工业。”
(选自《新华日报》2019年2月9日)
阅读
练习
1.“在电影工业里,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着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代表着电影工业的”这个“最高水准”是什么?
2.“《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的原因是什么?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流浪地球》整部影片一共有2003个视效镜头,75%特效由国内特效团队完成,25%由德国和韩国特效团队完成。
B.《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高达11公里,发动机底盘直径30公里,全部是后期特效完成。
C.“虽然科幻给人的刻板印象是冰冷的、科技感的、未来式的,但事实上,无论是任何题材,都应该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发生更加亲密的联系。”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中的联想和想象一定要合理。
D.文章在叙述《流浪地球》拍摄时,列举了大量的数字。列举这些数字,意在让读者明白拍摄的场景、拍摄的过程、拍摄的艰辛。
《<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不再“流浪”》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18:05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01-29 20:0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1-29 21:11
参考答案: 1.雄厚的科幻电影文学基础;产业链层面人才和电影高度的工业化标准。或技术与艺术层面的完美契合。 2.《流浪地球》的电影观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预期;中国的科幻电影从业者已经开始起步;电影制作团队群策群力;《流浪地球》围绕中国观众的情感和审美进行文化创新;中国经济繁荣、科学进步、电影产业长足发展。 3.B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1-29 21:52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