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有什么神秘之处?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21:20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2-27 04:34
它是怎么形成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27 06:00
近几年,许多学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即北纬30度现象。他们认为: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神秘有趣的现象,如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美国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等都在北纬30度附近入海;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也在北纬30度附近,如世界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脉,最瑰丽的山脉——黄山、庐山、张家界、神农架、峨眉山、大洪山,最神奇的奇观——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最早的“鱼米之乡”——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县境),最有影响的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佛教诞生……人们通常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处在北纬30度线上。遗憾的是,学者们忽略了处在北纬31°19'—32°26'的随州现象。为什么在随州会产生炎帝神农的传说呢?为什么春秋时期盛传的两件国宝之一的“随侯珠”(又称明月珠、夜明珠,另一国宝是和氏璧)传说产生在随州呢?它到底是何物?为什么曾侯乙墓中会出土那么多的稀世珍宝呢?随国、曾国为什么会一国二名呢?这难道不能成为北纬30度线上的又一难解之谜吗?
神农传说与创世神话
在今伊拉克的两河流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出了最早的《圣经》故事原型。圣经《旧约》把这里称之“天堂”。人们过去习惯把这个古老的文明称之为“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一亚述文明”。这一文明的最辉煌的时期距今也只有5000年左右。
我们再来看看随州4000年前的情况。在近二三十年来,曾都区境内已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遗址24处,最有代表性的是三里岗冷皮垭遗址,淅河西花园遗址,洛阳金鸡岭遗址。在这几处遗址中出土了象征农业进步的稻谷和体现人类文明的纺织器具——陶纺轮,出土了许多制作精美的生活、生产用具及玉器,还有用于娱乐活动的玩具和工艺品,如猪、狗、鸡、鸭等,造型栩栩如生。这里的房屋建筑结构、用料都达到较完美的程度,大型石砌房基在长江中游还是首次发现。最令考古者吃惊的是金鸡岭遗址的发掘成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估计和想像。从面积看,遗址总计超过l0万平方米,其规模相当现代一座小型城镇。发掘表明,史前的金鸡岭文化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繁荣的发展阶段,远不是一般人想像的还处于茹毛饮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存状况。其创造的灿烂物质文化,体现在生产、生活、文化交流、原始祭祀等各个方面,足以打动每一个走进这幅神奇历史画卷的人们。
应该说,有关神农的传说同随州远古时代曾有过的文明是密不可分的。传说神农“制耒耜”、“植五谷”、“耕而作陶”、“冶斤斧”、“耕而食、织而衣”、“和药济人”、“日中为市”等等,都能在随州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依据。
把人加以神化,这大概是世界的共同点,正如法国政治家法拉格所言:“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所谓的幻想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维的朴素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了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
编钟与27个世界之最
在随州现象中,编钟及其曾侯乙墓中的出土文物不能不说是北纬30度线上的又一颗耀眼的明珠。28年前的今天,沉睡在地下2430余年的编钟及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一出土,立即震惊了世界。因为编钟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齐的青铜乐器,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的音乐史,也将我国的音乐十二律提前了400多年。同编钟一起出土的尊盘、鉴缶、金盏、联禁对壶、大尊缶、罄架、鹿角立鹤、十六节龙凤玉佩,被列入国宝级文物。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文物充分说明曾国在青铜器铸造、乐器、兵器、工艺品、丝织品的制造以及雕塑、绘画、书法等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世界上大概也能首屈一指。
有趣的是美国学者克莱默列举苏美尔民族在两河流域创造的27个世界之最中,却没有提到音乐方面的内容。是苏美尔人没有音乐吗?不是的,考古发现表明,4000年多年前苏美尔人就制作了一架竖琴,到古巴比伦时期,乐器种类增多,有风笛、七弦琴、鼓、角、喇叭、手鼓等,他们常在神庙的祭典与婚丧喜庆时使用。克莱默之所以没把音乐列入28个之最,大概这时的音乐还处于粗放阶段,还不能同世界其他国家媲美。
中国的音乐源远流长,传说神农作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世本》一书中还记载:“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象凤之身,正月之音也。”《风俗通》一书中也说“女娲作簧,随作笙”,“女娲命随作笙簧”:“随,女娲世诸侯”。这说明古随人在音乐方面早就走在世界的前列。到夏、商、周时期,音乐成为“礼”的重要内容。从上述可以看出,编钟及其125件乐器在曾侯乙墓中面世,并非纯属不可思议的历史巧合。“随民喜乐”的说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曾侯乙墓的发掘引出另一难解之谜是:为什么史籍中记载随州境内只有随国,为什么出土文物中不见随器而只有曾器呢?按史学界的权威定论,随国即曾国,一国二名。那么,曾国到底有多长的历史呢?我们从史籍的记载和文物的考证中推断,曾国最少也有400年的历史,它在楚国的包围中最后灭亡。它完全可以在较长的历史中形成自成体系的文化——随文化,音乐是这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也应成为北纬30度线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只不过要完全解释清楚这一现象还有待今后更多的考古发现。
破解北纬30度之谜
许许多多奇怪现象分布于北纬30度区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不少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研究员宋长青认为: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合人生存的地带,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比较茂盛,温度也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可获得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早期的人类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有的学者通过对北纬30度现象的研究,认为中国的早期文明应在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及近些年发掘的三星堆遗址,都是这一北纬线上的瑰宝,有许多文化现象优于黄河流域。女娲、祝融、神农等许多早于黄帝的传说最早产生在长江流域。是什么原因使长江流域文明过早的失落呢?就像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一样,是否同生态的恶化、环境的变迁有很大关系呢?我们虽然还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但我们深信,随着重大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必将揭示出这一谜底。
热爱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祖国!
神农传说与创世神话
在今伊拉克的两河流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出了最早的《圣经》故事原型。圣经《旧约》把这里称之“天堂”。人们过去习惯把这个古老的文明称之为“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一亚述文明”。这一文明的最辉煌的时期距今也只有5000年左右。
我们再来看看随州4000年前的情况。在近二三十年来,曾都区境内已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遗址24处,最有代表性的是三里岗冷皮垭遗址,淅河西花园遗址,洛阳金鸡岭遗址。在这几处遗址中出土了象征农业进步的稻谷和体现人类文明的纺织器具——陶纺轮,出土了许多制作精美的生活、生产用具及玉器,还有用于娱乐活动的玩具和工艺品,如猪、狗、鸡、鸭等,造型栩栩如生。这里的房屋建筑结构、用料都达到较完美的程度,大型石砌房基在长江中游还是首次发现。最令考古者吃惊的是金鸡岭遗址的发掘成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估计和想像。从面积看,遗址总计超过l0万平方米,其规模相当现代一座小型城镇。发掘表明,史前的金鸡岭文化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繁荣的发展阶段,远不是一般人想像的还处于茹毛饮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存状况。其创造的灿烂物质文化,体现在生产、生活、文化交流、原始祭祀等各个方面,足以打动每一个走进这幅神奇历史画卷的人们。
应该说,有关神农的传说同随州远古时代曾有过的文明是密不可分的。传说神农“制耒耜”、“植五谷”、“耕而作陶”、“冶斤斧”、“耕而食、织而衣”、“和药济人”、“日中为市”等等,都能在随州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依据。
把人加以神化,这大概是世界的共同点,正如法国政治家法拉格所言:“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所谓的幻想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维的朴素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了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
编钟与27个世界之最
在随州现象中,编钟及其曾侯乙墓中的出土文物不能不说是北纬30度线上的又一颗耀眼的明珠。28年前的今天,沉睡在地下2430余年的编钟及曾侯乙墓中的文物一出土,立即震惊了世界。因为编钟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齐的青铜乐器,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的音乐史,也将我国的音乐十二律提前了400多年。同编钟一起出土的尊盘、鉴缶、金盏、联禁对壶、大尊缶、罄架、鹿角立鹤、十六节龙凤玉佩,被列入国宝级文物。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文物充分说明曾国在青铜器铸造、乐器、兵器、工艺品、丝织品的制造以及雕塑、绘画、书法等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世界上大概也能首屈一指。
有趣的是美国学者克莱默列举苏美尔民族在两河流域创造的27个世界之最中,却没有提到音乐方面的内容。是苏美尔人没有音乐吗?不是的,考古发现表明,4000年多年前苏美尔人就制作了一架竖琴,到古巴比伦时期,乐器种类增多,有风笛、七弦琴、鼓、角、喇叭、手鼓等,他们常在神庙的祭典与婚丧喜庆时使用。克莱默之所以没把音乐列入28个之最,大概这时的音乐还处于粗放阶段,还不能同世界其他国家媲美。
中国的音乐源远流长,传说神农作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世本》一书中还记载:“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象凤之身,正月之音也。”《风俗通》一书中也说“女娲作簧,随作笙”,“女娲命随作笙簧”:“随,女娲世诸侯”。这说明古随人在音乐方面早就走在世界的前列。到夏、商、周时期,音乐成为“礼”的重要内容。从上述可以看出,编钟及其125件乐器在曾侯乙墓中面世,并非纯属不可思议的历史巧合。“随民喜乐”的说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曾侯乙墓的发掘引出另一难解之谜是:为什么史籍中记载随州境内只有随国,为什么出土文物中不见随器而只有曾器呢?按史学界的权威定论,随国即曾国,一国二名。那么,曾国到底有多长的历史呢?我们从史籍的记载和文物的考证中推断,曾国最少也有400年的历史,它在楚国的包围中最后灭亡。它完全可以在较长的历史中形成自成体系的文化——随文化,音乐是这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也应成为北纬30度线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只不过要完全解释清楚这一现象还有待今后更多的考古发现。
破解北纬30度之谜
许许多多奇怪现象分布于北纬30度区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不少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研究员宋长青认为: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度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应该说是最适合人生存的地带,降水相对比较丰沛,植物比较茂盛,温度也较适合人的生存。尤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可以靠自然的供给,就可获得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早期的人类容易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文明和社会就容易在这个地带发展起来。有的学者通过对北纬30度现象的研究,认为中国的早期文明应在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及近些年发掘的三星堆遗址,都是这一北纬线上的瑰宝,有许多文化现象优于黄河流域。女娲、祝融、神农等许多早于黄帝的传说最早产生在长江流域。是什么原因使长江流域文明过早的失落呢?就像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一样,是否同生态的恶化、环境的变迁有很大关系呢?我们虽然还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但我们深信,随着重大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必将揭示出这一谜底。
热爱我们的故乡,我们的祖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