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7 23:09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4-27 11:46
请问:“……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4-27 12:05
周礼审计制度(四)
3.交互考核制度
西周还采取交互考核的控制办法,其基本内容就是对同一经济事项,同时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反映
,进行对比考核。
一般包括:
(1)会计报告岁会、月要、日成的参交互考。
西周时期,不仅已有会计报告编制的规定,也已有会计报告的钩考、审核之制。此为事后审计的重
要内容。《周礼》中讲:司会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之治, 以诏王
及冢宰废置。"郑玄在《周礼注疏》中释:"以参互考日成者,司会钩考之官,以司书之等相参交互考,一
日之成,一日之中之 计算文书也。以月要考月成者,月计曰要,亦与诸职参互考一月成事文书也。以岁
会考岁成者,岁计曰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成事文书。”“日成“、“岁会”报告,已经初具当今会
计报表的作用。具体的交互考核一一钩考、审核方式如下:
①"日成"为反映旬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旬报。日成的初审工作由宰夫执行。然后,再
送交司会,司会则"以参互考日成"。所谓参互,即以日成之审核,与月要、岁会相参交互考,随时检查问
题,由司会决断、确定赏罚。对日成进行的钩考,并不是直接目的,而是为了月要、岁会的精确详备所
进行的辅助性工作。
②"月要"为反映月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月报。月要由小宰审理,小宰"月终,则以官府
之叙,受群吏之要。" "昕出入,以要会。"每逢月终,各官府的反映月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月要,都要送交
小宰进行检查。然后,转送司会,司会则以"月要 考月成"。司会钩考、审核之后,再将审查结果通知小
宰,使小宰掌握月度财物出人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月要的审查目的在于供岁会核算、钩
考提供参照依据,其事较小而责轻。故审核的结果,不上报国王及冢宰。
③"岁会"为反映年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代的年报。岁会是年度财政经济的总决算。王朝
对其尤为重视,一般冢宰参与审理和主持。冢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
置。"每逢岁终,凡各官府所呈送年度财政经济 收支岁会报告,司会"以岁会考岁成",并会阿宰夫、小
宰统一钩考、 审核,最后将其结果,及时上报于周王及冢宰。冢宰昕岁会,国王受计,即由冢宰协助国
王对年度报告进一步加以查考。以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证据,而论其功过,决定赏罚。
④"大计"则为三年一度所进行的王朝财政经济的全面、综合的审查考核。"大计"又称作"大比"。"三
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周礼》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以知 民之财,器械
之数,以知田野夫家六畜之数,以知山林川泽之数,以 逆群吏之征令。"又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
,而诛赏之。"大计之 时,对于各项财政收支事项都要核算出总的结果,且全面考核各官 吏的功过。一
般亦先经司会、小宰统一勾复三年大计报告,再递交冢宰全面考核,最终结果呈送周王,国王视其政绩
,诛赏官吏,有功 者置之进其爵,有过者废之退其位。
以上这种每届年终或三年之终,由冢宰和国王审查会计报告 的活动,称之为"受会"或"受计",而国
王亲自"受会"、"受计"之举, 后世帝王纷纷仿效,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制度,史称"上计"制度。
当时,岁会的基础是月考,月要的基础是旬考,日成的基础则 是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考核,所以,"日
考制约着旬考,旬考制约着月 考,而月考又制约着一岁之总考。年终之总考实际上是年、月、旬、 日
的参交互考。年报可以反过来校核月报是否正确,月报反过来又可以校核旬报是否正确等等。"另外
,还有司会属官司书、职 内、职岁与职币之间的参交互考。此前已述及,不再重复。
(2)财物保管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报告的参交互考。 财管系统的会计报告和会计系统的会
计报告,均为同一经济现象 的反映,两者互相制约。由司会负责,把两个不同系统的会计报告 进行互
相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从而,以财物保管部门制约会计 核算部门,又以会计核算部门制约财物保管
部门o.
总之,无论是分权控制方法和"九府"出纳制度,还是交互考核制度,它们共同发挥作用,都表现为我
国原始的内部牵制制度的雏形。宋代的大学者朱熹在评述《周礼》时,曾说:"虑夫掌财、用财之吏,渗
漏干没,或者容奸而肆欺,……于是一毫财赋之出,数人之耳目通焉!内府在内,反以供邦之大用;外府在
外,反以供王及后、世 子衣服之用;内外互相参也,职内职人,反以每岁所人而考其所出; 职岁职出,反
以每岁所出证其所人;出入互相考也。不相考则可以专其耳目;必相考,则可以防其奸欺。"这段话,对
《周礼》审计思想作了概括性的评价,具体说明了《周礼》制度,始终贯彻和遵循着一个内部牵制原则
:考虑到掌握财物、使用财物的官吏、有可能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和贪污盗窃等不法行为,于是
,规定凡每笔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手来处理,以内外交互考核,出入交互考核,达到防止"奸
欺"的目的。可见,西周的原始内部牵制制 度与近代内部牵制制度和审计监督原则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3.交互考核制度
西周还采取交互考核的控制办法,其基本内容就是对同一经济事项,同时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反映
,进行对比考核。
一般包括:
(1)会计报告岁会、月要、日成的参交互考。
西周时期,不仅已有会计报告编制的规定,也已有会计报告的钩考、审核之制。此为事后审计的重
要内容。《周礼》中讲:司会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周知四国之治, 以诏王
及冢宰废置。"郑玄在《周礼注疏》中释:"以参互考日成者,司会钩考之官,以司书之等相参交互考,一
日之成,一日之中之 计算文书也。以月要考月成者,月计曰要,亦与诸职参互考一月成事文书也。以岁
会考岁成者,岁计曰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成事文书。”“日成“、“岁会”报告,已经初具当今会
计报表的作用。具体的交互考核一一钩考、审核方式如下:
①"日成"为反映旬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旬报。日成的初审工作由宰夫执行。然后,再
送交司会,司会则"以参互考日成"。所谓参互,即以日成之审核,与月要、岁会相参交互考,随时检查问
题,由司会决断、确定赏罚。对日成进行的钩考,并不是直接目的,而是为了月要、岁会的精确详备所
进行的辅助性工作。
②"月要"为反映月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月报。月要由小宰审理,小宰"月终,则以官府
之叙,受群吏之要。" "昕出入,以要会。"每逢月终,各官府的反映月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月要,都要送交
小宰进行检查。然后,转送司会,司会则以"月要 考月成"。司会钩考、审核之后,再将审查结果通知小
宰,使小宰掌握月度财物出人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月要的审查目的在于供岁会核算、钩
考提供参照依据,其事较小而责轻。故审核的结果,不上报国王及冢宰。
③"岁会"为反映年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代的年报。岁会是年度财政经济的总决算。王朝
对其尤为重视,一般冢宰参与审理和主持。冢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
置。"每逢岁终,凡各官府所呈送年度财政经济 收支岁会报告,司会"以岁会考岁成",并会阿宰夫、小
宰统一钩考、 审核,最后将其结果,及时上报于周王及冢宰。冢宰昕岁会,国王受计,即由冢宰协助国
王对年度报告进一步加以查考。以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证据,而论其功过,决定赏罚。
④"大计"则为三年一度所进行的王朝财政经济的全面、综合的审查考核。"大计"又称作"大比"。"三
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周礼》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以知 民之财,器械
之数,以知田野夫家六畜之数,以知山林川泽之数,以 逆群吏之征令。"又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
,而诛赏之。"大计之 时,对于各项财政收支事项都要核算出总的结果,且全面考核各官 吏的功过。一
般亦先经司会、小宰统一勾复三年大计报告,再递交冢宰全面考核,最终结果呈送周王,国王视其政绩
,诛赏官吏,有功 者置之进其爵,有过者废之退其位。
以上这种每届年终或三年之终,由冢宰和国王审查会计报告 的活动,称之为"受会"或"受计",而国
王亲自"受会"、"受计"之举, 后世帝王纷纷仿效,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制度,史称"上计"制度。
当时,岁会的基础是月考,月要的基础是旬考,日成的基础则 是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考核,所以,"日
考制约着旬考,旬考制约着月 考,而月考又制约着一岁之总考。年终之总考实际上是年、月、旬、 日
的参交互考。年报可以反过来校核月报是否正确,月报反过来又可以校核旬报是否正确等等。"另外
,还有司会属官司书、职 内、职岁与职币之间的参交互考。此前已述及,不再重复。
(2)财物保管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报告的参交互考。 财管系统的会计报告和会计系统的会
计报告,均为同一经济现象 的反映,两者互相制约。由司会负责,把两个不同系统的会计报告 进行互
相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从而,以财物保管部门制约会计 核算部门,又以会计核算部门制约财物保管
部门o.
总之,无论是分权控制方法和"九府"出纳制度,还是交互考核制度,它们共同发挥作用,都表现为我
国原始的内部牵制制度的雏形。宋代的大学者朱熹在评述《周礼》时,曾说:"虑夫掌财、用财之吏,渗
漏干没,或者容奸而肆欺,……于是一毫财赋之出,数人之耳目通焉!内府在内,反以供邦之大用;外府在
外,反以供王及后、世 子衣服之用;内外互相参也,职内职人,反以每岁所人而考其所出; 职岁职出,反
以每岁所出证其所人;出入互相考也。不相考则可以专其耳目;必相考,则可以防其奸欺。"这段话,对
《周礼》审计思想作了概括性的评价,具体说明了《周礼》制度,始终贯彻和遵循着一个内部牵制原则
:考虑到掌握财物、使用财物的官吏、有可能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和贪污盗窃等不法行为,于是
,规定凡每笔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手来处理,以内外交互考核,出入交互考核,达到防止"奸
欺"的目的。可见,西周的原始内部牵制制 度与近代内部牵制制度和审计监督原则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