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怎么才能准确的区分24节气中的‘节’和‘气’啊?人们常说24节气可...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8 11:51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2-27 18:24
【中气】怎么才能准确的区分24节气中的‘节’和‘气’啊?人们常说24节气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2-27 20:03
【答案】 先简单的说下:
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然后详细说: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与中气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然后详细说: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与中气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02-27 20:18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