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证实地核是否含有铁和镍?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6 07:22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11-26 01:24
怎么证实地核是否含有铁和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11-26 01:41
早在人们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之前,韦彻特根据地球平均密度为5.25克/立方厘米,而地表岩石的密度只有2.4~2.7克/立方厘米的状况,推算出地球内部有一个半径达到5000公里左右、密度很大的金属地核。本世纪20年代,挪威化学家戈尔德施米特在陨石分类的启发下,通过对冶金过程的观察,发现熔炼矿石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矿石被熔化时会产生物质的分异。重的金属向下层迁移,轻的炉渣(硅酸盐物质)向上层迁移,两层之间是中间产物——冰铜,由此提出了铁镍地核说。 这也就是测量方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迟山
- 2021-11-26 02:08
科学家们根据地磁场的性质进行的推理,毕竟地核没人去过,只能通过它在外部的表现作用来推测。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地核中有熔融状态的铁钴镍,从而产生地球的磁场。要知道只有铁钴镍才是磁性材料。(这里的铁钴镍指的是单质或元素)
下面再给你个从网上找来的资料
在1940年代,物理学家就公认:三个基本条件对产生任何的行星磁场是必需的,并且自那以后的其他发现都是建立在这一共识之上。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大量的导电流体——地球地心的外核是富含铁的流体。这个临界层包裹着一个几乎纯铁的固态地心内核,深埋在厚重的地幔和极薄地大陆、海洋地壳之下。距离地表的深度约2900千米。地壳和地幔重量带来的极大负荷,造成了地核内的平均压力是地表压力的200万倍。此外,地心的温度也同样极端——大约为摄氏5000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相近。
这些极端的环境条件,构成了行星发电机的第二要件:驱动流体运动的能量来源。驱动地球发电机的能量,部份是热能,部份是化学能——两者都在地心深处造成浮力。就像一锅在火炉上熬着的汤一样,地心的底部比顶部热(地心的高温是地球形成时截留在地球中心的热能)。这意味着地心底部较热的、密度较低的铁趋向于上升,就像热汤里的水滴。当这些流体到达地心顶部时,会由于碰到上覆的地幔而丧失部份热量。于是液态铁会冷却、密度变得比周围的介质高,从而下沉。这个通过流体的上升和下降来自下而上传递热量的过程称为热对流。
现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anislav Braginsky在1960年代指出过,热量从地心上部的外核逸出也会导致地心固态内核体积的膨胀,产生两种另外的浮力来源来驱动对流。当液体的铁在固态内核的外部凝固成晶体时,潜在的热量——结晶热会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这些热量有助于增强热浮力。此外,密度较低的化合物(如硫化铁和氧化铁)被内核的结晶体排出并穿过外核上升,也会加强对流。
行星要产生自维持的磁场,还需要第三个条件:旋转。地球的自转通过科里奥效应(Coriolis effect)使地心内上升的流体偏转,就像我们在气象卫星影像上看到的洋流和热带风暴被科里奥效应扭曲成熟悉的漩涡状一样。在地心中,科里奥力(Coriolis forces)使上涌的流体偏转,沿着螺旋形的轨迹上升,仿佛沿着松弛弹簧的螺旋状金属线运动。
地球有着一个富含铁的液态地心能够导电、有足够的能量驱动对流、有科里奥力使对流的流体偏转,这些是地球发电机能够维持它本身数十亿年的主要原因。但科学家需要更多证据来回答磁场的形成和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极性等令人迷惑的问题。
根据卫星测量数据外推至地心-地幔边界的地球磁场的等高线图显示大部分磁通量是在南半球穿出地心,在北半球进入地心。但是在少数特殊区域,确实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这些反向通量带在1980年和2000年之间增长和扩张;如果它们覆盖了两极,接着就会发生极性反转。
下面再给你个从网上找来的资料
在1940年代,物理学家就公认:三个基本条件对产生任何的行星磁场是必需的,并且自那以后的其他发现都是建立在这一共识之上。第一个条件是:要有大量的导电流体——地球地心的外核是富含铁的流体。这个临界层包裹着一个几乎纯铁的固态地心内核,深埋在厚重的地幔和极薄地大陆、海洋地壳之下。距离地表的深度约2900千米。地壳和地幔重量带来的极大负荷,造成了地核内的平均压力是地表压力的200万倍。此外,地心的温度也同样极端——大约为摄氏5000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相近。
这些极端的环境条件,构成了行星发电机的第二要件:驱动流体运动的能量来源。驱动地球发电机的能量,部份是热能,部份是化学能——两者都在地心深处造成浮力。就像一锅在火炉上熬着的汤一样,地心的底部比顶部热(地心的高温是地球形成时截留在地球中心的热能)。这意味着地心底部较热的、密度较低的铁趋向于上升,就像热汤里的水滴。当这些流体到达地心顶部时,会由于碰到上覆的地幔而丧失部份热量。于是液态铁会冷却、密度变得比周围的介质高,从而下沉。这个通过流体的上升和下降来自下而上传递热量的过程称为热对流。
现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anislav Braginsky在1960年代指出过,热量从地心上部的外核逸出也会导致地心固态内核体积的膨胀,产生两种另外的浮力来源来驱动对流。当液体的铁在固态内核的外部凝固成晶体时,潜在的热量——结晶热会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这些热量有助于增强热浮力。此外,密度较低的化合物(如硫化铁和氧化铁)被内核的结晶体排出并穿过外核上升,也会加强对流。
行星要产生自维持的磁场,还需要第三个条件:旋转。地球的自转通过科里奥效应(Coriolis effect)使地心内上升的流体偏转,就像我们在气象卫星影像上看到的洋流和热带风暴被科里奥效应扭曲成熟悉的漩涡状一样。在地心中,科里奥力(Coriolis forces)使上涌的流体偏转,沿着螺旋形的轨迹上升,仿佛沿着松弛弹簧的螺旋状金属线运动。
地球有着一个富含铁的液态地心能够导电、有足够的能量驱动对流、有科里奥力使对流的流体偏转,这些是地球发电机能够维持它本身数十亿年的主要原因。但科学家需要更多证据来回答磁场的形成和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极性等令人迷惑的问题。
根据卫星测量数据外推至地心-地幔边界的地球磁场的等高线图显示大部分磁通量是在南半球穿出地心,在北半球进入地心。但是在少数特殊区域,确实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这些反向通量带在1980年和2000年之间增长和扩张;如果它们覆盖了两极,接着就会发生极性反转。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