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为什么收入越高,进口需求量就越高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5 14:28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1-14 21:32
举例说明为什么收入越高,进口需求量就越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1-14 21:54
由于商品的需求受到价格和收入的影响,就有了需求弹性的概念。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或者说是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称之为价格需求弹性。具体而言,它是在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用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而得到的数值。由于两者的增减总是处于相反的方向,所以其结果是一个负数。但为了表述方便,有时也取其绝对值,把价格需求弹性定义为一个正值。举例说,如果价格下降的幅度是百分之五,而需求量增加的幅度也是百分之五,此时的弹性即为1。
容易看出,当弹性大于1时,稍微降一些价,需求量增加得较多,这会使总的销售金额增加;当弹性小于1时,价格的降低不会引起需求明显的增加,所以销售金额减少了。了解商品的需求弹性有助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涨价是否能多卖钱,或者降价能否“薄利多销”。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两年前中国电信的电话费有一次大调整,长途电话收费标准降低,信息产业部委托我们对降价的效果进行评估。我们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果是长途话费每下降百分之一,通话量增加约百分之零点七,其需求弹性偏低。这样,电信部门的下一次价格调整就有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商品的价格会影响需求,消费者的收入变化也会影响需求。一般来说,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也增加,用收入增加的百分比除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得到的就是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产品属于人的基本需求用品,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消费升级,对它的需求反而会减少;而一旦收入减少,对它的需求反而增加,这时候该产品的需求弹性是负值。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吉芬商品:在1845年爱尔兰发生的灾荒中,英国学者吉芬发现,由于灾荒,包括马铃薯在内的商品都涨价了,而马铃薯是人们主要的食品,这样,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实质性地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要吃饱肚子只好更加依赖马铃薯,所以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增加了。于是,人们就把马铃薯这样价格上涨其销售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的商品叫作吉芬商品。
与弹性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能源消耗弹性。一个国家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百分数与国民(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数的比例就是能源消耗弹性,或者叫能源需求弹性。它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收入弹性,因为国民(内)生产总值在宏观经济中定义为一国的收入。一般而言,能源需求弹性小于1,也就是说,能源消耗的增长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根据日本等国的经验,能源消耗可能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是由于节能技术发展、能源价格变动等因素的作用,所以说能源需求弹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叫罗斯基的美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提出质疑,他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中国的能源消耗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反而出现了下降,令人难以置信。而中国的经济学者则指出,能源消耗系数本身很不确定,罗斯基以能源消耗减少来否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显然失之草率。
另外,商品的价格乘销售量等于销售收入,而价格和销售量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定价对销售收入的变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图:
当定价P1很高的时候,需求量Q1很小,它们的乘积也很小;当定价P2很低的时候,虽然需求量Q2很大,它们的乘积同样不会很大。为了使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即销售收入)最大,最佳的选择是把决定价格P和需求量Q的点落在需求线的中部,使价格不要过高或过低。但要注意,销售收入跟销售利润不同,销售收入最大的时候不见得销售利润也最大。要使利润最大,还必须考虑成本的因素,这里暂不深入。
容易看出,当弹性大于1时,稍微降一些价,需求量增加得较多,这会使总的销售金额增加;当弹性小于1时,价格的降低不会引起需求明显的增加,所以销售金额减少了。了解商品的需求弹性有助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涨价是否能多卖钱,或者降价能否“薄利多销”。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两年前中国电信的电话费有一次大调整,长途电话收费标准降低,信息产业部委托我们对降价的效果进行评估。我们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的结果是长途话费每下降百分之一,通话量增加约百分之零点七,其需求弹性偏低。这样,电信部门的下一次价格调整就有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商品的价格会影响需求,消费者的收入变化也会影响需求。一般来说,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也增加,用收入增加的百分比除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得到的就是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产品属于人的基本需求用品,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消费升级,对它的需求反而会减少;而一旦收入减少,对它的需求反而增加,这时候该产品的需求弹性是负值。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吉芬商品:在1845年爱尔兰发生的灾荒中,英国学者吉芬发现,由于灾荒,包括马铃薯在内的商品都涨价了,而马铃薯是人们主要的食品,这样,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实质性地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要吃饱肚子只好更加依赖马铃薯,所以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增加了。于是,人们就把马铃薯这样价格上涨其销售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的商品叫作吉芬商品。
与弹性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能源消耗弹性。一个国家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百分数与国民(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数的比例就是能源消耗弹性,或者叫能源需求弹性。它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收入弹性,因为国民(内)生产总值在宏观经济中定义为一国的收入。一般而言,能源需求弹性小于1,也就是说,能源消耗的增长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根据日本等国的经验,能源消耗可能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是由于节能技术发展、能源价格变动等因素的作用,所以说能源需求弹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叫罗斯基的美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提出质疑,他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中国的能源消耗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反而出现了下降,令人难以置信。而中国的经济学者则指出,能源消耗系数本身很不确定,罗斯基以能源消耗减少来否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显然失之草率。
另外,商品的价格乘销售量等于销售收入,而价格和销售量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定价对销售收入的变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图:
当定价P1很高的时候,需求量Q1很小,它们的乘积也很小;当定价P2很低的时候,虽然需求量Q2很大,它们的乘积同样不会很大。为了使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即销售收入)最大,最佳的选择是把决定价格P和需求量Q的点落在需求线的中部,使价格不要过高或过低。但要注意,销售收入跟销售利润不同,销售收入最大的时候不见得销售利润也最大。要使利润最大,还必须考虑成本的因素,这里暂不深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1-14 22:24
进口的就是没有的,收入低的时候想都 不敢想的东西,收入高了就有能力买了。如果中国都是所有人的收入低于5000,进口高档轿车就是想买也没人买得起。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