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汉合流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18:28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04-06 14:38
徽汉合流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4-06 15:51
汉调北上与徽汉合流发布时间: 2011-11-04 05:28 来源: 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汉调北上与徽汉合流为京剧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汉调是流行于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亦称“楚调”。汉调的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不少学者认为,西皮来自甘肃、陕西一带,系流传到襄阳一带的秦腔梆子经过改造而成的。至于二簧,则是在清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安徽的二簧腔加工改造而成,汉调二簧虽与徽调二簧名称一样,但因流播区域不同,所以声腔、板式也不尽相同。
据学者考证,早在乾隆末年,京师舞台上就有汉调艺人的身影,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足迹。四喜官可能是最早进京的汉调艺人,早在徽班进京前5年,吴太初的《燕兰小谱》中便记述了流行于北京戏曲舞台上的楚调,卷四有“咏四喜官”条目。道光初年,湖北汉调艺人米应先、余三胜、王洪贵、李六等相继进京,投入徽班演出,促进了徽汉合流。据记载,米应先嘉庆年间入京,搭春台班献艺,享誉京师20年。王洪贵系和春班头牌老生,李六为春台班老生。余三胜稍晚于二人,而声名更盛。余三胜由汉口入京,搭春台班,成为继米应先之后春台班首席老生,对西皮唱腔有着杰出贡献。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参加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诞庆典活动,活跃于南方的徽班纷纷北上进京,经过七八年时间渐渐立足于京师舞台,京师梨园大部分为徽班掌握。湖北艺人将汉调带入北京,并未单独挑班演出,而是投身于徽班之中,使汉调和徽调在更高层次上相互交流融合,开创了徽汉合流的新局面。不仅完善了二簧的唱腔,丰富了二簧的剧目,而且以西皮逐渐取代了徽班中的秦腔梆子。从此,汉调成为徽班所演唱声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徽班所演剧目逐渐由诸腔杂调过渡到以西皮、二簧为主,形成“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局面。
(据中华书局《打开京剧之门》)
湖北日报讯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汉调北上与徽汉合流为京剧的形成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汉调是流行于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亦称“楚调”。汉调的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不少学者认为,西皮来自甘肃、陕西一带,系流传到襄阳一带的秦腔梆子经过改造而成的。至于二簧,则是在清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安徽的二簧腔加工改造而成,汉调二簧虽与徽调二簧名称一样,但因流播区域不同,所以声腔、板式也不尽相同。
据学者考证,早在乾隆末年,京师舞台上就有汉调艺人的身影,留下了他们活动的足迹。四喜官可能是最早进京的汉调艺人,早在徽班进京前5年,吴太初的《燕兰小谱》中便记述了流行于北京戏曲舞台上的楚调,卷四有“咏四喜官”条目。道光初年,湖北汉调艺人米应先、余三胜、王洪贵、李六等相继进京,投入徽班演出,促进了徽汉合流。据记载,米应先嘉庆年间入京,搭春台班献艺,享誉京师20年。王洪贵系和春班头牌老生,李六为春台班老生。余三胜稍晚于二人,而声名更盛。余三胜由汉口入京,搭春台班,成为继米应先之后春台班首席老生,对西皮唱腔有着杰出贡献。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参加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诞庆典活动,活跃于南方的徽班纷纷北上进京,经过七八年时间渐渐立足于京师舞台,京师梨园大部分为徽班掌握。湖北艺人将汉调带入北京,并未单独挑班演出,而是投身于徽班之中,使汉调和徽调在更高层次上相互交流融合,开创了徽汉合流的新局面。不仅完善了二簧的唱腔,丰富了二簧的剧目,而且以西皮逐渐取代了徽班中的秦腔梆子。从此,汉调成为徽班所演唱声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徽班所演剧目逐渐由诸腔杂调过渡到以西皮、二簧为主,形成“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局面。
(据中华书局《打开京剧之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