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神话版三国中对蔡琰的评价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07:27
神话版三国中对蔡琰的评价
最佳答案
蔡琰,字文姬,是我国著名女诗人。她的生年大约在汉灵帝熹平六至七年(177-178)间,原籍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她的父亲蔡邕(字伯喈)曾拜左中郎将,史称“蔡中郎”。蔡琰是蔡中郎的独生女儿。她出生前后不久,家门遇到不幸。
  根据《后汉书?蔡邕列传》的记载,汉灵帝光和元年(178)七月,蔡邕任议郎,应密诏,因“讥刺”宦官及其亲属获罪,被关进洛阳狱。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判处“弃市。”幸亏“为人清忠奉公”的中常侍吕强为之求情,皇帝才下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髠钳徙朔方”。这时,蔡琰才一岁左右。
  蔡邕徙朔方共九个月,于公元179年4月被赦。继而又得罪了宦官集团,在江浙一带过了十二年“亡命江海”的生活。“亡命”结束时,蔡琰已有十、四五岁了,可知她的童年时代,一直与忧患相伴。
  蔡琰十六岁(192)时,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在这之前,发生了外戚与宦官火并和董卓率西凉军入洛阳作乱的事件。蔡邕因被董卓胁迫利用过,所以董卓在公元192年被诛时,他也被司徒王允问罪,关进监狱,并于这一年的夏天,死在长安狱中。
  蔡琰在十六岁至十八岁期间,因夫死无子,又回到原籍娘家居住。到了兴平年间(194至195),也就是蔡琰十八、九岁时,为乱军所掳,作了南匈奴左贤王的妻子,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文姬归汉”是我国历史上盛传的佳话。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曹丕《蔡伯喈女赋》序中也说,“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可知蔡文姬是曹操派使者用金璧赎回的。关于她归汉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建安十二年或十三年(207至208),这大体上是正确的。不过我认为,曹操在自己的统治地位尚未稳固之前,恐怕顾不上赎还蔡文姬的事。大概是在他以武功取胜,要进行文治的时候,想起了患难时的好友、东汉著名学者——蔡邕。而蔡邕早已冤死,便又想到他流落到南匈奴的女儿——蔡琰。这应该是曹操进位为丞相以后的事。曹操是建安十三年(208)作丞相的。所以蔡琰在这一年,被赎归汉的可能性较大。三十一、二岁的文姬归汉后,嫁给屯田都尉董祀。
董祀不久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求赦宥。当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者满堂,曹操对宾客说:“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文姬进去后,只见她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之改容,连执法严峻的曹操也感动了。他说:“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说:“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居然收回成命,赦免了董祀。当时天气寒冷,曹操看着她可怜,还赐以头巾履袜。曹操又叫她凭记忆将她父亲已散失的书籍缮写出来,显示了对她的关怀。
  在史书中,至今未曾发现关于蔡琰归宿的记载。五言《悲愤诗》末尾的:“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等诗句,则预示着蔡琰“一生抱恨常咨嗟”(王安石语)的悲剧性结局。
  据说,今陕西蓝田县有蔡琰墓。不过此墓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的情节建造的假冢。小说的这一回显然是罗贯中托蔡琰、曹操之名虚构的,其中把蔡琰两个丈夫的名字改为“卫道玠”和“董纪”。对此不能信以为真。
  题名蔡琰的作品共有三篇,即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的五言和骚体《悲愤诗》各一章,以及见于宋朝的朱熹、郭茂倩分别编次的《楚辞后语》和《乐府诗集》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以下简称“胡笳”诗)。尽管这三首诗的署名都是蔡琰,写的大致也都是蔡琰的身世,被称之为自传体作品,但对于它们是不是蔡琰写的,从北宋的苏轼以来,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苏轼认为两首《悲愤诗》皆非蔡琰所写,他尤以“东京无此格”等理由,极力否认五言《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而清代学者吴闿生却说此诗“为文姬肺腑中言,非他人之所能代也”。迄今为止,文学史界基本肯定五言《悲愤诗》是蔡琰写的;而骚体《悲愤诗》与蔡琰的身世多有不合,大都认为是晋人伪托的。至于对“胡笳”诗真伪的看法,从宋朝至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解放后在1959年还发生过一场争论。郭沫若同志认为,“胡笳”诗是《离骚》以来最好的抒情诗,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写不出。他自己百分之百地认为它的作者是蔡文姬。不过多数论者认为,“胡笳”诗的内容与蔡琰的身世不尽相符;从东汉末年到唐代几百年的时间不见著录、论述和征引;风格体裁与汉末不合等等,因而不会是蔡琰作品。总的来看,目前确定“胡笳”诗真伪的根据不够充足,因而这一问题尚无法作出定论。
以往由于对蔡琰作品的真伪看法不同,对它们思想艺术的评价也是不一致的。一般说来,对被公认为晋人伪托的骚体《悲愤诗》,基本是否定的,大都说它内容失真,艺术粗糙,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种看法大体上是正确的。有人认为,“胡笳”诗是由骚体《悲愤诗》敷衍而成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在艺术上,二者颇有文野粗细之分。平心而论,“胡笳”这首1297字的长篇抒情诗,堪称佳篇。它既是主人公对“乱离”世道的控诉,也是她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其中如第八拍中的“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等描写,把老天爷和神灵都咒遍了,令读者感受到她的切肤之痛。象“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这样的诗句,也是意蕴深厚,感情沉痛真切的。所以,尽管它的作者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就这篇作品本身而言,却是不能忽视的。
  与“胡笳”诗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格不同,五言《悲愤诗》是现实主义的叙事作品,作者以质朴无华而又入木三分的笔触,为汉末社会镌刻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图画。掩卷深思,诗中所描绘的田园荒芜,白骨露野,人声断绝,豺狼号叫的中原大地,以及作者孤苦零丁,虽生无依的困境,无不是汉末社会现实的写照。“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这些诗句就是东汉末年形象的历史。曹操曾写过《薤露》、《蒿里》这两篇著名的“诗史”,诗中写到董卓作乱情景是:“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等等,蔡琰此诗与之相比,基本内容是一致的,而在描写的具体生动上则有过之无不及。
  这首五言诗除了人们公认的在内容方面的深刻现实意义外,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很有特色。一般的叙事诗容易流于对故事情节的平铺直叙,而这首诗却把叙事、对话、细节描写、心理刻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得有声有色。例如第二段写到南匈奴的感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终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这里前四句写景,写出了边地荒寒特色。后六句写思乡心情,把她身置异域、感念父母的心理刻画得很微妙:她每当闻说有“客”来,就很高兴地去迎问故乡消息,但来者往往非乡里之人,结果总是使她失望。就在这一喜一悲的转换之间,衬出她深厚急切的思乡心情。又如同段中写她被接回汉朝,与亲子及难友分别情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前八句把母子、难友间在永别之际的痛苦,淋离尽致地作了渲染,写出了一种令人不忍目睹的凄惨场面。而在对当事者作了这些感人至深的描写后,接着又转写旁观者,从他们的“歔欷”、“呜咽”反应,来反衬场面的悲惨凄楚。诗篇还写到马和车,似乎它们也被感动了,以致“立踟蹰”、“不转辙”。这真可谓是绝妙之笔。这一节里既饱含着真挚充沛的感情,又显示了高超巧妙的艺术手段。蔡琰主要生活在建安年间,五言《悲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以后。在所有建安作家中,具有蔡琰这样悲惨身世的可以说绝无仅有;而这篇《悲愤诗》,在建安文学中也可以说是一块无双之璧,郭老于1959年所作话剧《蔡文姬》中,曾借曹丕之口说:“屈原、司马迁、蔡文姬,他们的文字是用生命在写,而我们的文字只是用笔墨在写”,这里道出了蔡琰作品之所以如此感人的奥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鞋带总是开,预兆着什么吗?
栋梁工程的申请援助
QQ群这怎么办?
与和或的表示什么
海宁到上海南桥有车吗?
一个呆子跟木头人样的在社会上的命运好不?
这人啊,想到将来老了百年归山真没意思,一生
请问什么除8等于6它的最大的数是什么
x的1.5倍比5.6少0.8,求x。列方程
冰酒好喝吗? 加拿大的冰酒怎么样?
厨师网上找工作好吗?
道路绿化用小盆花多少钱一盆啊
Don’t be angry with us. We with you toge
正月虎和1月蛇能配吗。
取暖面积是按照建筑面积算还是按照使用面积
推荐资讯
我特别怕狗,今天晚上出去时没有看见狗从身边
完成句子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个空格
赣州市第四中学的优秀师资
滚珠丝杠导轨寿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怎么发七老产品的说说
弹簧左右都受到拉力为什么弹力只等于一个拉力
LOL为什么锁定敌对小兵时时手指符号(原先的
出字下面一个宗字
妇女解释
赤羽最后回来了吗
和吉祥有关的四字词语
被澳洲限制三年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