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5 00:16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1-04 03:25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分析下面两句话中“朦胧”一词的不同含义。(2分)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2.请问选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3.第②小节哪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我”在夜行途中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4.选文中的景物描写调动了人体的哪些感觉器官,请概括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5.对选文中写景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船上 仰视 B.岸上 平视C.船上 平眺 D.岸上 眺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1-04 03:47
1.(1)作动词,有“变得朦胧了”或“融为一体”之意。(2)作形容词,指光模糊不清。2.. 比喻。写出船行速度快,更衬托出“我”当时急切的心情。3. 沉静,自失。“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愉快,因为马上就要看到社戏了,更主要的是途中的优美景致使“我”陶醉了。4. 作者结合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入手,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文字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5..C【解析】1.试题分析:读两个句子可知,第一个“朦胧”是动词,第二个“朦胧”是形容词。结合语境可知,第一个是指“月色”与“水气” “融为一体” “变得朦胧了”。第二个是形容光模糊不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点评:理解词语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根据对词语表面义的理解,然后结合语境作出具体的分析。2.试题分析:画线句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跑”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船行速度快,同时,也衬托出“我”急于看戏的急切心情。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从修辞的角度,更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3.试题分析:通读第二段,简短,共几句话。根据“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的语句,可提取出“体现了我在夜行途中的感受”的两个词,即“沉静,自失。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因为马上就要看到社戏了,所以“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愉快,加之途中的优美景致,因此,“我”为之陶醉,才有了“沉静、自失”之感。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并提取出切题的语句或词语,并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4.试题分析:通读选文可知,在写景时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句子较多,其次还有嗅觉,如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听觉,如“似乎听到歌吹了”。这样多角度写景,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写景角度的理解能力。点评:写景的角度有很多,从人的感觉的角度一般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角度写景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般为:可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5.试题分析:根据故事情节,“我”是坐船去看戏,因此应在“船上”,角度当然是向远处平眺,即在船上向远处望到的景色。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要在审题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和所写景物的特点,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所掌握的记叙文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1-04 04:50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