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爱情观比较的论文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4:15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1-30 09:51
现在急需一篇关于比较《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西爱情观的论文,必须附带参考文献,网上有一些,但似乎资料不是很多,跪求那位高手指点一下,给点资料!谢谢!搞定后再加高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30 09:56
好难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鸽屿
- 2021-01-30 11:20
摘要: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爱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就高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我们并没有相应的系统措施来应对校园爱情里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任何现象的形成都不一定是由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本文从中西文化相融合和碰撞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校园爱情里的一系列现象,希望为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生爱情观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西文化;大学生;爱情观;文化差异;德育教育
爱情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仅次于学业和就业话题之外的热门词汇。但是由于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在当代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对爱情观的教育仍然未曾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大多高校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消极管理态度。就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以往研究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论文大多是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为出发点而进行论述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势必造成处于思想活跃期的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也为我们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
一、中西文化中的爱情观比较
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决定着这个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中西文化的差异从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分化并各行其道。中国文化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学以致知。这种差异早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就初现端倪,在中西文化的两位圣人——孔子和苏格拉底身上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协调的现实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现世性的人伦关系为核心,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以彼岸性的神人关系为目的,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同时这两种文化观念的分道扬镳也注定了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差异。中国人喜欢从动态中观察分析事物,西方人习惯从静态中观察分析事物。中国人善于把握整体,注重平衡,习惯从整体中看个体;西方人喜欢化整为零,注重分析,习惯从个体中看整体。
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中西方在爱情观念上的重大差异。中国式爱情重含蓄内敛,以儒家的“中庸仁和”为思想基础。《诗经.静女》曾经这样描写到:“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中国式的爱情观念中女子含羞,男子憨厚才符合道德观念,否则则是有伤风俗。西方式爱情追求浪漫崇尚自由,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追求目标。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西方人爱情观念中,相爱是两个人热烈而浪漫的付出,爱情是不应该受到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等爱情之外的东西所束缚。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爱情讲究天长地久、海誓山盟、从一而终;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认为感情是顺乎天性的,爱则合,不爱则分,相爱时应该享受爱情的甜蜜而不是考虑责任、道义,那只会破坏当下的感情。在西方爱情观念中的“性”是两情相悦和各取所需,女性的贞操观念更多考虑的是不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给了自己愿意给的人;而中式爱情中的“性”往往是责任与伦理的契约,女性的贞操观念则更关注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认可,即拿走自己贞操的人是否能够给予自己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保障。
二 、当代大学爱情观:中西文化碰撞中的纠结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紧密,中国人尤其是高校学生受到西方文化道德观念的影响越来越趋于明显化。笛卡尔说:“存在即合理”。我们所要讨论的是这种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成长中的爱情观所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爱情中以下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1、 性别:爱情真的自由和平等吗?
中国的爱情观受到西方影响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其一出现在“五四”运动之后,那时追求爱情平等和自由的口号深入到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深处。其二是出现在1979年的改革开放至今,西方的爱情观的主要观念开始重新深刻的影响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这种爱情观又与西方的爱情观存在一定得差别。例如,在针对女生中的调查问卷中,被调查人面对“你能接受学历比你低年龄比你小的男友吗?”这一问题时,45.6%的人选择“无法接受”;40.3%的人选择“不知道,视情况而定”;15.1%的人选择“可以接受”。而针对男生的调查问卷中相似得问题为“你能够接受学历比你高年龄比你大的女友吗?”,被调查人选择“无法接受”的为45%;选择“不知道,视情况而定”为40.5%;选择“可以接受”的为15.5%。这一数据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在恋爱时仍然或多或少的受到“男重女轻,男主女副”等中国传统爱情观的影响。
2、 消费:谁该为爱情埋单?
在西方欧美等国家年轻人的爱情交往中,一般情况下头几次是谁先发出邀请谁埋单。情况虽然如此,但是西方的女性还是希望男士能够主动的提出埋单的请求,接下来的交往中就大致以aa制为主。同时也参考双方的经济差别酌情考虑3。笔者在对中国大学生调查中的数据显示,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应该由男生埋单”的女生是76.5%,男生是“60.6%”;认为“大部分情况下应该aa制”的女生是14.2%,男生是“25.2%”;认为“谁经济条件好谁就埋单”的女生是9.3%,男生是“15.2%”。当代中国的年轻大学生们一方面热衷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热衷于追求西方热烈而浪漫的爱情方式;另一方面却又在恋爱消费上受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这种“中式为体,西式为用”的恋爱消费观深刻的体现在校园爱情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