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 译文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4 03:24
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 译文
最佳答案
8.【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陂”。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汉武帝开辟的游猎场所,傍终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等县。“御宿”,因武帝曾宿于此而得名。“紫阁峰”,在终南山寺之西,在县(今作户县)东南30里。紫阁,其形上耸如楼阁,太阳初升时,山呈紫色,故谓之“紫阁”。“?陂”(bēi),水池名,在县(今作户县)西5里,水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周长14里,水澄清而味美,故称“陂”,是当时的游览胜地。陂,水池。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香稻乃鹦鹉啄余之粒,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因为描写重在说“稻”之“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见陂物产之丰、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装的句法。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城西陂泛舟》诗云:“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亦指歌女而言。“拾翠”,语本曹植《洛神赋》:“或探明珠,或拾翠羽。”问,问遗、馈赠。诗人那次游陂,是和岑参兄弟一道去的,开始刮大风,黄昏时水面月出,所以继续游览。“仙侣”,指同舟游人。移,行,这里指泛舟。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彩笔”,比喻文才高超。相传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曾梦见晋文学家郭璞向他索还彩笔,从此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干气象”,气势磅礴之意。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一首是诗人回忆在长安时与友人同游?陂的情形。首联记游踪,即从长安出发,经过昆吾、御宿两地,再沿紫阁峰北面的山路而达于?陂。颔联以“鹦鹉粒”写?陂物产之丰,以“凤凰枝”写?陂景色之美。颈联记?陂泛舟中的盛事。结尾以当年才华横溢反衬今日才思枯竭,总结全诗,言外有无穷感慨。
在众多的杜诗选本中,对该组诗结构、用事、诗法、词句训诂、歧义断定,各家举证等方面,既详尽丰富,又有独到见解的,以萧涤非先生《杜甫诗选注》最佳。即前三首由现实(夔州)走向回忆(思长安),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由回忆(思长安)回到现实(夔州),详长安而略夔州。萧先生还认为从第五首起,都是前六句说长安、说过去,末二句才回到夔州,回到现在,都应在第六句分。
该诗所独具的“夔州--长安”的心理时空结构,前人已看出来了。浦起龙说,“首章八诗之纲领”,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他特别着眼于该章的“他日”、“故园”,认为后七首云云……都在这四字中包举无遗。典型的是第二首,首联标明“夔府--京华”,以下诸句便在二地往返推移、流转:听猿--夔州,奉使--忆京;画省--忆京,山楼--夔州。末两句回归现实中漂泊的家园,而精神归属的家园北斗下的京华,是诗人生命皈依所在。作者这种心理时空焦点的两地流转,非常灵活自由,如第六章首句“瞿唐峡口曲江头”,竟超越了“万里风烟”,把夔州、长安两地对接起来,变万里为比邻,这种流转宛如现代意识流。
这种两地流转的心理时空结构,最早可溯源到《诗经?东山》。该诗从第二章起,在结构上每章以作为背景的实景开端(前4),中间是写想象、幻景(从第二章想象中家乡战乱后荒凉,到妻子具象(三章)再到第四章新婚场景),结尾又回到现实,以抒情结束。时间上展现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绾合家乡、征途两地。这一切,都是征人心理活动的产物。所谓意识流者,古已有之,并非舶来物,而《秋兴八首》用得最巧妙,最具独创性罢了。
结构是具体的,而诗中透出对中华气象的体悟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是在陵夷时以大手笔写大繁华,写一个已经失落却还未完全冷却,也并不遥远的盛唐繁华梦。诸如“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的皇家气象;“珠帘绣柱”、“锦缆牙樯”的壮丽图景;“佳人拾翠”、“仙侣同舟”的太平景象,既历历在目,又是一场幻梦。而眼前现实却是皇舆播迁、侯门易主、衣冠变幻。在盛衰遽变中他隐隐感到唐王朝根基动摇,感到历史的荒谬、人生价值的颠倒。“自古帝王州”也保持不了永久的繁华。自己当年虽曾“彩笔昔曾干气象”,如今却孤独到“江湖满地一渔翁”。在“每依北斗望京华”的苦恋、“日日江楼坐翠微”的反思之余,只能细细咀嚼昔日的风光,在盛衰今昔的巨大背景和心理反差中,只能“白头吟望苦低垂”而已。在这场幻梦中,老杜不仅对唐王朝盛衰引起哲理性思考,更感到人生变幻无常,价值颠倒,荣华难恃。全诗结尾“苦低垂”三字值得玩味,此中体悟应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生命体验尽在不言中了。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但这一首描写?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绝句中偶亦有之。但是在律诗里则很少见。杜甫能辗转格律之中而不为其所拘。
全部回答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呵呵,LZ这题怎么和我原来上高中时的一样啊,真巧~~~~
【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汉武帝开辟的游猎场所,傍终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等县。“御宿”,因武帝曾宿于此而得名。“紫阁峰”,在终南山寺之西,在县(今作户县)东南30里。紫阁,其形上耸如楼阁,太阳初升时,山呈紫色,故谓之“紫阁”。“渼陂”(bēi),水池名,在县(今作户县)西5里,水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周长14里,水澄清而味美,故称“陂”,是当时的游览胜地。陂,水池。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香稻乃鹦鹉啄余之粒,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因为描写重在说“稻”之“香”、“梧”之“碧”,使人可以想见陂物产之丰、景色之美。所以用了倒装的句法。这些也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为后来的律句创作开了法门。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佳人”,指船上的歌女。杜甫《城西陂泛舟》诗云:“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亦指歌女而言。“拾翠”,语本曹植《洛神赋》:“或探明珠,或拾翠羽。”问,问遗、馈赠。诗人那次游陂,是和岑参兄弟一道去的,开始刮大风,黄昏时水面月出,所以继续游览。“仙侣”,指同舟游人。移,行,这里指泛舟。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彩笔”,比喻文才高超。相传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曾梦见晋文学家郭璞向他索还彩笔,从此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干气象”,气势磅礴之意。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一首是诗人回忆在长安时与友人同游渼陂的情形。首联记游踪,即从长安出发,经过昆吾、御宿两地,再沿紫阁峰北面的山路而达于渼陂。颔联以“鹦鹉粒”写?陂物产之丰,以“凤凰枝”写渼陂景色之美。颈联记渼陂泛舟中的盛事。结尾以当年才华横溢反衬今日才思枯竭,总结全诗,言外有无穷感慨。
在众多的杜诗选本中,对该组诗结构、用事、诗法、词句训诂、歧义断定,各家举证等方面,既详尽丰富,又有独到见解的,以萧涤非先生《杜甫诗选注》最佳。即前三首由现实(夔州)走向回忆(思长安),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由回忆(思长安)回到现实(夔州),详长安而略夔州。萧先生还认为从第五首起,都是前六句说长安、说过去,末二句才回到夔州,回到现在,都应在第六句分。
该诗所独具的“夔州--长安”的心理时空结构,前人已看出来了。浦起龙说,“首章八诗之纲领”,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他特别着眼于该章的“他日”、“故园”,认为后七首云云……都在这四字中包举无遗。典型的是第二首,首联标明“夔府--京华”,以下诸句便在二地往返推移、流转:听猿--夔州,奉使--忆京;画省--忆京,山楼--夔州。末两句回归现实中漂泊的家园,而精神归属的家园北斗下的京华,是诗人生命皈依所在。作者这种心理时空焦点的两地流转,非常灵活自由,如第六章首句“瞿唐峡口曲江头”,竟超越了“万里风烟”,把夔州、长安两地对接起来,变万里为比邻,这种流转宛如现代意识流。
这种两地流转的心理时空结构,最早可溯源到《诗经?东山》。该诗从第二章起,在结构上每章以作为背景的实景开端(前4),中间是写想象、幻景(从第二章想象中家乡战乱后荒凉,到妻子具象(三章)再到第四章新婚场景),结尾又回到现实,以抒情结束。时间上展现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绾合家乡、征途两地。这一切,都是征人心理活动的产物。所谓意识流者,古已有之,并非舶来物,而《秋兴八首》用得最巧妙,最具独创性罢了。
结构是具体的,而诗中透出对中华气象的体悟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是在陵夷时以大手笔写大繁华,写一个已经失落却还未完全冷却,也并不遥远的盛唐繁华梦。诸如“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的皇家气象;“珠帘绣柱”、“锦缆牙樯”的壮丽图景;“佳人拾翠”、“仙侣同舟”的太平景象,既历历在目,又是一场幻梦。而眼前现实却是皇舆播迁、侯门易主、衣冠变幻。在盛衰遽变中他隐隐感到唐王朝根基动摇,感到历史的荒谬、人生价值的颠倒。“自古帝王州”也保持不了永久的繁华。自己当年虽曾“彩笔昔曾干气象”,如今却孤独到“江湖满地一渔翁”。在“每依北斗望京华”的苦恋、“日日江楼坐翠微”的反思之余,只能细细咀嚼昔日的风光,在盛衰今昔的巨大背景和心理反差中,只能“白头吟望苦低垂”而已。在这场幻梦中,老杜不仅对唐王朝盛衰引起哲理性思考,更感到人生变幻无常,价值颠倒,荣华难恃。全诗结尾“苦低垂”三字值得玩味,此中体悟应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生命体验尽在不言中了。写律诗一般的都脱不了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套,但这一首描写?陂景物,一直到了末句:“白头吟望苦低垂”才用转笔作结。这种写法,在唐宋诗人所作绝句中偶亦有之。但是在律诗里则很少见。杜甫能辗转格律之中而不为其所拘。
希望这些对LZ有用~~加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刘再复我爱恋的榕树
印章印的字从哪个方向读
每次保养完的机油桶大家都带回吗
哈尔滨火车站不出站能否到别的站台赶火车
小明家住在9楼,小明从一楼到3楼用了42秒,小
与有觥关的成语有哪些
源流是什么意思
全民K歌唱歌的几个小技巧,让你成为
不能空心吃什么水果
良师如此多娇 师父开始为什么想杀唐絮?就是
香煎马蛟鱼的做法步骤图,香煎马蛟鱼怎么做
2006年11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
蔬菜粥怎么做好吃,排骨蔬菜粥的家常做法
龙华镇人民路是不是靠近龙华市场那边
经常喝冷饮,会体内湿气重吗
推荐资讯
QQ会员破解
altium designer怎么画45度线
这个是在楼道中间上面挂着的,整栋楼每层都有
地瓜花有毒吗?
182号段是移动还是联通?
厕所的水箱按下去不会冲水了。
面对摩羯男的突然冷淡作为天蝎女的我该怎么办
晶体塑形有限元程序如何实现,具体步骤
每月工资2000。不知道每月怎么理财?
用过的佛灯该如何处理?
奎屯垦区人民检察院办公位置在哪啊?好找么?
网上买广州到广安的火车票每天几点开始预售?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