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寺庙都建在山上?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07:10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1-26 19:11
把所有理由都写出来,答案准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1-26 20:19
主要目的是登高远望,僧人道士进行修行,环境好,一是敬神;二是迎接神仙;三是一尘不染;四是长生不老;五是它能与世隔绝。同时,还使广大信士登入空门,引其入胜,思想开阔,使人神往,体现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向往的意境。
因为和尚 道士的祖师爷传下来的是“出世”的观念。所以他们的衣着外貌都与一般人不同,寺庙 道观也都建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中国许多名山在山腰或顶部建有佛寺、庙宇、宫观。中国佛教、道教要进行修持、修炼,脱离尘俗,必然要找到行人车马少的地方,建设"山寺"、"道院"。
中国有句古话:"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中国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宫观建筑,其要求相差不多,凡是庙宇都是根据礼制制度建设的,不论如何大的庙宇,都要根据礼制建造十分完整的一套左右对称式的建筑,仅仅不同于各个殿宇的开间尺度,庙宇中的院内组合等等,但在局部处理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变化。
扩展资料: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寺: 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如大理寺)。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延、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
庙: 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寺庙: 寺和庙的通称。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寺庙
因为和尚 道士的祖师爷传下来的是“出世”的观念。所以他们的衣着外貌都与一般人不同,寺庙 道观也都建在远离尘嚣的地方。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中国许多名山在山腰或顶部建有佛寺、庙宇、宫观。中国佛教、道教要进行修持、修炼,脱离尘俗,必然要找到行人车马少的地方,建设"山寺"、"道院"。
中国有句古话:"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中国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宫观建筑,其要求相差不多,凡是庙宇都是根据礼制制度建设的,不论如何大的庙宇,都要根据礼制建造十分完整的一套左右对称式的建筑,仅仅不同于各个殿宇的开间尺度,庙宇中的院内组合等等,但在局部处理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变化。
扩展资料: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寺: 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如大理寺)。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延、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
庙: 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寺庙: 寺和庙的通称。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寺庙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1-27 03:07
清净
- 2楼网友:雾月
- 2021-01-27 02:18
出家的目的就是离开纷扰而潜心修行。
所以一般寺院道观修在远离闹市的地方目的就是避免干扰,避免让还没有修行成就的人起杂心成为修行的障碍。如果已经修行成就的人就不在乎这些了,建在哪里都一样。
所以初阶段要选择环境,远离闹市的山上可以精心熟虑安心修道。
- 3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27 00:47
中国的佛教受政权推崇的时候也是把寺庙建在闹市的,比如法源寺,大相国寺,白马寺等,末落后僧人多选清净处建庙,当然选址是要看风水的,山水萦绕,绿树成荫的地方怎么也不能在市镇了。
另外中国人入寺庙一般是看破红尘,了却了凡尘俗念,清心寡欲,选择人少的地方修身养性。
- 4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1-26 23:19
也有很多寺庙是建在都市里的。那种为了信徒朝拜方便。建在深山的,是为修行选择清静,远离红尘是非之地的目的,另外,山区的空气和自然环境好,有助于修行。古代有的也为了躲避战争等灾害。
- 5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1-26 21:42
因为和尚 道士的祖师爷传下来的是“出世”的观念。
所以他们的衣着外貌都与一般人不同,寺庙 道观也都建在远离尘嚣的地方。
求的是平和的意境和心境。中国许多名山在山腰或顶部建有佛寺、庙宇、宫观。中国佛教、道教要进行修持、修炼,脱离尘俗,必然要找到行人车马少的地方,建设"山寺"、"道院"。
中国有句古话:"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中国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宫观建筑,其要求相差不多,凡是庙宇都是根据礼制制度建设的,不论如何大的庙宇,都要根据礼制建造十分完整的一套左右对称式的建筑,仅仅不同于各个殿宇的开间尺度,庙宇中的院内组合等等,但在局部处理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变化。道教建筑则不然,他们尊奉老子、张天师等建庙求仙,自己修行,使之长生不老,所以在庙宇建筑设计时都要求在深山中,选择天然胜地,利用人为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手法,划时代的建筑,不墨守成规,做自由式的布局。例如在悬崖绝壁处建庙,架桥,桥上建屋,有大有小,远近不一,高低叠错,楼台殿阁建造其间。这样一来,好像是仙山楼阁,仙人要在这里下凡,或者作为迎接神仙的佳境,所以道教建筑绝大部分如此,他们选址尽力在山路难以攀登的山顶或山怀之中。中国五岳名山,中国道教十大名山大多数都以这种式样出现,将庙宇建在山顶端。
为什么在山中或高山顶建造庙观?主要目的是登高远望,僧人道士进行修行,环境好,一是敬神;二是迎接神仙;三是一尘不染;四是长生不老;五是它能与世隔绝。同时,还使广大信士登入空门,引其入胜,思想开阔,使人神往,体现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向往的意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