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21:21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11-14 01:15
如何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11-14 01:32
专家们曾对中美两国学生进行一番比较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这就表明中国教育忽视了或者说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对现在多数家庭是六个大人养一个小孩的90后,他们生活条件多数比较好,这也造成他们本身动手能力就差,生活经验更是贫乏,基于此尤其要加大演示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 ﹑ 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 ﹑ 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更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学记忆效率要高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进行演示时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使“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演示实验发挥出他的最大作用,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目前,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演示实验探究方案
现在我们使用的苏科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显著特点在于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就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设计实验方案的全过程,再也不受教师事先确定,拟成条理性的目标计划的禁锢,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 ﹑ 跳动的,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或许有不同种答案,这就要求教学者兼顾考虑所选实验是否准确,器材是否普及,操作是否简便等因素,发动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件组成不同的实验探究方案。如 研究 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动能E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运动的速度v有关。然后,我再采用“控制变量法”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让学生观察实验到了过程,注意去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E和m,v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甚而至于用图像来直观的表示。③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叫学生先针对实验情况阐述一下观点,然后共同分析、归纳、 总结 出物体的动能与它的质量m和速度v的关系。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教给学生演示实验的观察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永远比记住结果要好得多。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九年级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用控制变量法先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同样用控制变量法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同学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在同学们大笑过程后,提醒学生现在打开马德堡半球的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在同学们惊异的眼神中,引导学生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对此都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四:演示实
目前,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例如“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演示实验探究方案
现在我们使用的苏科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显著特点在于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就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设计实验方案的全过程,再也不受教师事先确定,拟成条理性的目标计划的禁锢,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 ﹑ 跳动的,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或许有不同种答案,这就要求教学者兼顾考虑所选实验是否准确,器材是否普及,操作是否简便等因素,发动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件组成不同的实验探究方案。如 研究 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①边学边做实验: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物体的动能E与物体的质量m及它运动的速度v有关。然后,我再采用“控制变量法”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让学生观察实验到了过程,注意去发现研究对象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对E和m,v的关系获得感知。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甚而至于用图像来直观的表示。③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叫学生先针对实验情况阐述一下观点,然后共同分析、归纳、 总结 出物体的动能与它的质量m和速度v的关系。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和理论探研两种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教给学生演示实验的观察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永远比记住结果要好得多。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九年级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用控制变量法先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同样用控制变量法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同学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在同学们大笑过程后,提醒学生现在打开马德堡半球的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在同学们惊异的眼神中,引导学生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对此都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四:演示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11-14 02:30
帮您找了一篇做参考~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
摘 要: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主要原则、基本策略、一般模式和
实施过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实验探究教学 主要原则 教学构想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就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探究性教学一般可分为:实验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和习题探究教学等教学形式.
实验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形式,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实验探究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主要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结论的接授型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尽可能将探究的时空和交流与评价留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上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要求,实行因材施教;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在适当调控下让学生得以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实行开放式教学.
1.3 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和知识的生长点设计探究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拓展和能力发展的情景,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融合.
1.4 简易性原则
简易性是指在目标性原则前提下教师必须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简单易行探究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设计的便于实验操作、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探究方案.
2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构想
2.1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利用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将创造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以达到化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师必须充分挖掘适合课堂教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能力培养的探究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方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当调控、引导、点评和激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基础,以过程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策略.
2.2 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一般模式
实验探究教学的模式应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变通,不求千篇一律.
2.3 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以探究乙醇分子结构的活动为案例)
(1)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是教师在目标性原则的基础上,以教材、习题、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素材创设探究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探究氛围的过程.创设的情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必须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探性,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6O,引导学生运用价键原理拼装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当学生得出乙醇有两种可能的分子模型后,要求学生书写乙
醇分子两种可能结构的结构式—— ,
引导学生分析两种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异同,并及时提出“乙醇是纯净物,乙醇分子不可能具有两种结构”, 为实验探究创设情景.
(2)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学生对探究的事物产生疑问、或因探究的事物跟已掌握的认知相矛盾而产生疑问的过程.
学生在“乙醇分子有两种可能的结构”和 “乙醇是纯净物,乙醇分子不可能具有两种结构”的认知冲突中,必然产生“乙醇分子究竟具有哪一种结构?”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实验探究的主题.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对事物的成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作出可能性的预测,确立探究目标的过程.
教师可运用“结构相似性质相似”原理适当引导,引发学生对已学的具有O―H键的H2O和只具有C―H键的烃(柴油)的结构与性质的联想,经实验小组的讨论,提出以下几种假设,确立探究的目标.
假设1:若乙醇能跟金属Na反应产生H2,说明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假设2:若乙醇不能跟Na反应,说明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B.
(4)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学生针对探究的目标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的过程.
学生针对以上的假设,设计实验步骤,确定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代表性方案):
方案1:将一小块金属Na加到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方案2:将一小块金属Na加到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观察现象;若发生反应,收集气体,进行检验.
方案3:向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和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金属Na,观察现象;若发生反应,收集气体,进行检验.
方案 4:向分别盛有少量无水乙醇、少量水和少量煤油的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金属Na,观察现象;若发生反应,收集气体,进行检验.
(5)实施实验
实施实验是学生依据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仪器,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动手探究的过程.
学生自主选择或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仪器和实验用品,依据各自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调控,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适当的指导.
(6)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指学生对各自的实验方案所产生的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交流互动得出符合实际结论,达到增长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
经过分析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1:乙醇能跟金属Na反应,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结论2:乙醇能跟金属Na反应放出H2,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结论3:乙醇与水均能跟金属Na反应放出H2,乙醇分子结构具有与水相似的结构,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结论4:乙醇与水均能跟金属Na反应放出H2,而煤油不能跟金属Na反应,乙醇分子结构具有与水相似的结构,与煤油的分子结构不相似,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7) 质疑问题,评点整合
质疑问题,评点整合是指学生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评点实验,整合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师生的互动,消除实验过程产生的新疑,得出正确结论,或继续探究直至得出正确结论,是一个知识整合和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对以上实验方案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实验结论的严密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整合和评价.对少数学生提出的“结构 B不等同与烷烃的结构,C—H键可能受C—O键的影响而发生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什么H2O与金属Na反应比无水乙醇强烈”等新的疑问进行必要的解答,消除学生的疑惑.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及探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必须落实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理念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实因材施教,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尽可能将探究的时空和交流与评价留给学生,教师应适当引导和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必须落实目标性原则,准确把握教学的重心和标高
在探究方案设计上必须把握教学的重心,注重能力的培养,避免探究形式化和表面化;注意循序渐进,准确把握教学的标高,避免探究内容偏难和偏易,削弱学生探究的热情;在探究内容选择上应注意探究的时效,选择简单易行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探究内容.
3.3 充分挖掘探究资源,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训练
充分挖掘教材、试题、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探究资源,在目标性和简易性原则基础上精心筛选,选择有利于培养能力和训练方法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获得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必须精心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感官上的刺激,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是否新颖和奇特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兴趣能否充分激发,直接关系到整个探究过程能否顺利地进行.因此,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景是每一教师必须认真探索的课题.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
摘 要: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主要原则、基本策略、一般模式和
实施过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实验探究教学 主要原则 教学构想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就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探究性教学一般可分为:实验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和习题探究教学等教学形式.
实验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形式,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探究性教学的特征.实验探究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主要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结论的接授型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尽可能将探究的时空和交流与评价留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上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要求,实行因材施教;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在适当调控下让学生得以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实行开放式教学.
1.3 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和知识的生长点设计探究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拓展和能力发展的情景,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融合.
1.4 简易性原则
简易性是指在目标性原则前提下教师必须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简单易行探究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设计的便于实验操作、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探究方案.
2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构想
2.1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目的是利用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将创造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以达到化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师必须充分挖掘适合课堂教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能力培养的探究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方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当调控、引导、点评和激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基础,以过程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策略.
2.2 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一般模式
实验探究教学的模式应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变通,不求千篇一律.
2.3 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以探究乙醇分子结构的活动为案例)
(1)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是教师在目标性原则的基础上,以教材、习题、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素材创设探究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探究氛围的过程.创设的情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必须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探性,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6O,引导学生运用价键原理拼装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当学生得出乙醇有两种可能的分子模型后,要求学生书写乙
醇分子两种可能结构的结构式—— ,
引导学生分析两种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异同,并及时提出“乙醇是纯净物,乙醇分子不可能具有两种结构”, 为实验探究创设情景.
(2)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学生对探究的事物产生疑问、或因探究的事物跟已掌握的认知相矛盾而产生疑问的过程.
学生在“乙醇分子有两种可能的结构”和 “乙醇是纯净物,乙醇分子不可能具有两种结构”的认知冲突中,必然产生“乙醇分子究竟具有哪一种结构?”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实验探究的主题.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对事物的成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作出可能性的预测,确立探究目标的过程.
教师可运用“结构相似性质相似”原理适当引导,引发学生对已学的具有O―H键的H2O和只具有C―H键的烃(柴油)的结构与性质的联想,经实验小组的讨论,提出以下几种假设,确立探究的目标.
假设1:若乙醇能跟金属Na反应产生H2,说明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假设2:若乙醇不能跟Na反应,说明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B.
(4)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学生针对探究的目标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的过程.
学生针对以上的假设,设计实验步骤,确定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代表性方案):
方案1:将一小块金属Na加到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方案2:将一小块金属Na加到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观察现象;若发生反应,收集气体,进行检验.
方案3:向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和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金属Na,观察现象;若发生反应,收集气体,进行检验.
方案 4:向分别盛有少量无水乙醇、少量水和少量煤油的三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金属Na,观察现象;若发生反应,收集气体,进行检验.
(5)实施实验
实施实验是学生依据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仪器,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动手探究的过程.
学生自主选择或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仪器和实验用品,依据各自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调控,对学生的操作进行适当的指导.
(6)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指学生对各自的实验方案所产生的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交流互动得出符合实际结论,达到增长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
经过分析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1:乙醇能跟金属Na反应,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结论2:乙醇能跟金属Na反应放出H2,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结论3:乙醇与水均能跟金属Na反应放出H2,乙醇分子结构具有与水相似的结构,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结论4:乙醇与水均能跟金属Na反应放出H2,而煤油不能跟金属Na反应,乙醇分子结构具有与水相似的结构,与煤油的分子结构不相似,乙醇分子结构为结构A.
(7) 质疑问题,评点整合
质疑问题,评点整合是指学生对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和实验结论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评点实验,整合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通过师生的互动,消除实验过程产生的新疑,得出正确结论,或继续探究直至得出正确结论,是一个知识整合和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
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对以上实验方案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实验结论的严密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整合和评价.对少数学生提出的“结构 B不等同与烷烃的结构,C—H键可能受C—O键的影响而发生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什么H2O与金属Na反应比无水乙醇强烈”等新的疑问进行必要的解答,消除学生的疑惑.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及探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 课堂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必须落实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理念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实因材施教,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尽可能将探究的时空和交流与评价留给学生,教师应适当引导和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必须落实目标性原则,准确把握教学的重心和标高
在探究方案设计上必须把握教学的重心,注重能力的培养,避免探究形式化和表面化;注意循序渐进,准确把握教学的标高,避免探究内容偏难和偏易,削弱学生探究的热情;在探究内容选择上应注意探究的时效,选择简单易行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探究内容.
3.3 充分挖掘探究资源,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训练
充分挖掘教材、试题、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探究资源,在目标性和简易性原则基础上精心筛选,选择有利于培养能力和训练方法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获得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必须精心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感官上的刺激,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是否新颖和奇特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兴趣能否充分激发,直接关系到整个探究过程能否顺利地进行.因此,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景是每一教师必须认真探索的课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