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博物院张大千馆的敦煌壁画劳度叉斗胜变简介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2:54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03-22 18:35
四川省博物院张大千馆的敦煌壁画劳度叉斗胜变简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3-22 20:11
(《晚唐·劳度叉斗圣变》)
布本巨画《晚唐·劳度叉斗圣变》表现的是佛法无边,招安异教的故事。
当时有个国家叫舍卫国,大臣要请释迦牟尼讲经,而国王却不是佛教徒,偏要支持与释迦牟尼不同道的势力来对抗。于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与反对势力的代表劳度叉经过六轮斗法。最终,舍利弗取得胜利,反对势力剃度从佛。场景庞大,细部丰富,华美绚目。
《晚唐·劳度叉斗圣变》是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的第二阶段,即1942年春天以后的作品。
因为,张大千是要按壁画的原大临描的,从成都带去的画纸最大就是六尺、八尺。必须要解决大的画布问题。而简单的把几幅画布缝接起来,免不了有针孔线缝,特别是将画布张拉开来后,针孔缝眼会更粗大,将严重影响画面品质。唐朝时对拼接画布使用一种特殊涂料,有独特办法。但后来在中原失传了。惟有青海的塔尔寺中还有喇嘛会这种古老技艺。所以张大千在首进敦煌5个月后,不得不出来,费了很多周折,想办法,通关节,最终以每月50块银元的代价,请了塔尔寺5位藏族喇嘛后二进敦煌。
新加坡人杜南发的书中对塔尔寺喇嘛使用传统技艺拼接画布,有大致的描写。先要把羊毛熬成胶状,然后添加生熟石膏,制成涂料。等画布拼缝好,用木框绷紧,然后涂胶,涂料干后,再用极光滑的鹅卵石反复打磨。打磨平整后,再涂胶,干了再打磨。画布正面至少要涂和磨6次,反面也要涂、磨3次。这样慢工细制拼接的大画布,精细光滑,下笔不涩,用墨不渗。
据张大千晚年自述,他在敦煌画过的最大的画,是用二尺六寸宽的布拼接起来,一共用了七丈多布,才拼出足够的一张大画布。不知,张大千记忆中的这幅最大的画,是否正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4米宽9米高的《晚唐·劳度叉斗圣变》。
度过了67年的风风雨雨以后,产生于莫高窟的张大千摹画《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就在我们眼前。今天的我们,在盛世的博物院中,确实已经很难再想到这幅画诞生的艰难和在国家不稳定中所历经的险恶。
布本巨画《晚唐·劳度叉斗圣变》表现的是佛法无边,招安异教的故事。
当时有个国家叫舍卫国,大臣要请释迦牟尼讲经,而国王却不是佛教徒,偏要支持与释迦牟尼不同道的势力来对抗。于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与反对势力的代表劳度叉经过六轮斗法。最终,舍利弗取得胜利,反对势力剃度从佛。场景庞大,细部丰富,华美绚目。
《晚唐·劳度叉斗圣变》是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的第二阶段,即1942年春天以后的作品。
因为,张大千是要按壁画的原大临描的,从成都带去的画纸最大就是六尺、八尺。必须要解决大的画布问题。而简单的把几幅画布缝接起来,免不了有针孔线缝,特别是将画布张拉开来后,针孔缝眼会更粗大,将严重影响画面品质。唐朝时对拼接画布使用一种特殊涂料,有独特办法。但后来在中原失传了。惟有青海的塔尔寺中还有喇嘛会这种古老技艺。所以张大千在首进敦煌5个月后,不得不出来,费了很多周折,想办法,通关节,最终以每月50块银元的代价,请了塔尔寺5位藏族喇嘛后二进敦煌。
新加坡人杜南发的书中对塔尔寺喇嘛使用传统技艺拼接画布,有大致的描写。先要把羊毛熬成胶状,然后添加生熟石膏,制成涂料。等画布拼缝好,用木框绷紧,然后涂胶,涂料干后,再用极光滑的鹅卵石反复打磨。打磨平整后,再涂胶,干了再打磨。画布正面至少要涂和磨6次,反面也要涂、磨3次。这样慢工细制拼接的大画布,精细光滑,下笔不涩,用墨不渗。
据张大千晚年自述,他在敦煌画过的最大的画,是用二尺六寸宽的布拼接起来,一共用了七丈多布,才拼出足够的一张大画布。不知,张大千记忆中的这幅最大的画,是否正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4米宽9米高的《晚唐·劳度叉斗圣变》。
度过了67年的风风雨雨以后,产生于莫高窟的张大千摹画《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就在我们眼前。今天的我们,在盛世的博物院中,确实已经很难再想到这幅画诞生的艰难和在国家不稳定中所历经的险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03-22 21:24
没看懂什么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