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感冒发烧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5 14:44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5-04 23:30
反复感冒发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5-05 00:04
先要检查一下扁桃腺,看是否是扁桃体反复发炎诱发的感冒症状。若扁桃腺没问题,经常感冒是体质弱问题,就是身体抵抗力免疫力差。适量运动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降低患传染性疾病的机率,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香菇等菌类食物。推荐保健品:人参蜂皇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5-05 03:32
先去医院确诊是不是猪流感吧!
- 2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5-05 03:24
你的体质我知道,医学上叫卫气虚,防感冒宜多运动,能增加身温,强身体,注意风寒 ,最好用中药调理体质提高抵抗力。
介绍你一个新建姜汤,防止感冒,理气升阳且固卫气,常用北芪20克,桂枝6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红枣4个水煎温服,可以防治风寒引起的感冒多种症状脉沉者,不信你试试,可以防止四季感冒效果很好。
- 3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5-05 02:19
坚持锻炼身体,饮食宜清淡,低脂低钠低胆固醇高钙高蛋白高纤维素,禁烟酒,可以服用玉屏风散。
1.感冒初起喉头痒痛时,立即用浓盐水每隔10分钟漱口及咽喉1次,10余次即可见效。 |
2.喝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等症状,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
3.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上按摩,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在该处加强按摩。 热按摩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
4.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左右的热水,患感冒者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气,1日3次。 |
5.咳嗽者可用鸡蛋1只打匀,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开水冲服2—3次即可止咳。 |
6.感冒初起,刚感到鼻、喉发痒时做下述体操2—3次即能痊愈。方法是:两脚稍分开直立,脖子伸直,头尽量上顶,两眼睁大,尽量伸长舌头,两手十指伸直,然后从头顶至手、脚趾使劲用力,直至全身震颤,并不断发出“嗳”声,反复2—3次。 |
- 4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5-05 01:31
名称: | 玉屏风散 |
组成: | 防风1两,黄耆(蜜炙)2两,白术2两。 |
出处: |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原方》。 |
功效: | 补脾实卫;托里固表。 |
主治: | 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后热服。 |
药理作用: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上海免疫学杂志》(1983;2:82)在溶血空斑试验(简称PFC)中,玉屏风散能使SRBC致敏小鼠脾脏PFC基础水平偏低的增高,偏高的降低,而呈双向调节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4:229):玉屏风散在对兔用Vassali氏改良法造成的实验性肾炎模型时,对肾炎的病理修复有明显作用,服药组病理好转率达83.33%,而对照组为33.33%,服药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病理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肾功能方面内生肌酐清除率回升较快。玉屏风散在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能使各类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低于正常或高于正常的CH50、C3、RFC、IgG、IgA、IgM恢复正常。其治疗机理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临床应用: | 1.虚伤风:郭绍翁年40许,经营米业,劳顿实甚,癸酉秋,患伤风咳嗽,就诊于余,脉浮部虚大,寸口涩小,自汗淋沥。余曰:伤风症也,但脉象极虚,寸口脉应大反小,是内伤而微有外感,若服发散之药,汗必漏而不止,虚阳浮越矣,法宜补益,玉屏风散,2剂而瘳。 2.卫阳不固,反复感冒:刘某某,女,44岁,医务人员。患者经常感冒,每月1-2次,动则气促易汗,神疲易倦,面色苍白,食欲欠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免疫球蛋白检查:IgG60mg%,IgA245mg%,IgM140mg%。证属卫阳不固,腠理虚疏,感受风寒,方取玉屏风散加味。处方:黄耆15g,白术10g,防风、当归各8g,每周6剂,煎服。3个月后复查免疫球蛋白IgG1225mg%,IgA240mg%,IgM145mg%。 3.术后自汗恶风:用本方加党参、当归各9g,治疗16例手术后自汗恶风患者,平均服药5剂后痊愈。 |
各家论述: | 1.《医方考》: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耆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耆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 2.《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耆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耆,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耆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3.《古方选注》:黄耆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黄耆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故曰玉屏风。 4.《成方便读》:大凡表虚不能卫外者,皆当先建立中气,故以白术之补脾建中者为君,以脾旺则四脏之气皆得受荫,表自固而邪不干;而复以黄耆固表益卫,得防风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则黄耆自不虑其固邪,防风亦不虑其散表,此散中寓补,补内兼疏,顾名思义之妙,实后学所不及耳。或以黄芪50g煎服,每日1剂,补正气。 |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