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的是什么
答案:3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9:46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2-15 16:09
简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拾荒鲤
- 2021-02-15 17:02
写的是黄鹤楼外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2-15 18:40
[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年间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早期多写闺情,辞藻较轻浮;后赴边陲,一改诗风,所写边塞诗慷慨激扬、雄浑奔放。《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 [写作背景] 崔颢卸职后,离开长安南游,在南昌登临了黄鹤楼。危楼凭栏,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白云悠悠,睹鹦鹉洲一片青碧。想今忆昔,白云苍狗、仕途坎坷、故乡难见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被严羽誉为“唐人七律第一”的千古名作《黄鹤楼》。 [解读] 此为该诗的颈联。全诗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吊古怀乡诗,开篇从虚处落笔,将神话故事与眼前实景融为一体,表现世事茫茫之慨。接着从喟叹一转而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春色描写,境界上与前两联截然异趣,视觉效果也为之一新。汉阳,位于江汉两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在武昌西南长江中,后被江水冲没。相传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的长子黄射在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当时为珍禽),才华横溢的祢横即席作《鹦鹉赋》记之,因而得名。后祢横因得罪黄祖,也在此被杀。诗人伫立在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的高楼上,极目远眺,远近景色尽入眼底:晴空万里,白云悠悠,汉水腾泻,波光粼粼;艳阳之下,晴川阁树木,郁郁葱葱,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如茵,洲边雪浪拍岸,银花翻卷…… 此联色彩鲜明,境界阔大,字面上构成一轴明丽的山水长卷,故一直被誉为写景名句。其实不尽然。“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抒情。《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崔颢深谙其道。想祢横昔日的碧血,化成今天的芳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古今皆然!他欲修道,但仙人已乘黄鹤去,无缘一见;他想探望家乡,可暮霭迷茫,乡关不知在何处。这怎不让卸职后的诗人眼望美景而凄然神伤?所以他刻意遴选“萋萋”一词(古人把“春草始碧”“春水生粼”当作“凄惋”情绪的一种表现),既状春草之盛,又借其音表现自己凄惋的心境。这就是景中情。 [特色]一、情寓景中。用明丽之景反衬凄楚之情(见上)。 二、具有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作者游目骋怀,直接勾勒黄鹤楼外的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五彩斑斓,形象鲜明,一联诗就是一帧蕴涵凄情的画。 三、富于音乐美。作者妙用“历历”、“萋萋”两个叠音词,使诗句声音清朗、音律和谐,吟诵起来,犹如轻板而歌。
- 2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2-15 17:49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
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