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微公益”一呼百应,“微力量”细水长流。
2011年4月,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专心学习。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免费午餐”活动迅速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不到半年,筹款近1700万元,86所中小学的一万多个孩子吃到了美味又营养的午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慈善行为成为了“草根”阶层的道德竞赛,形成一股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析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如何形成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6分)“微公益”一呼百应,“微力量”细水长流。 2011年4月,网上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专心学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9:11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3-23 21:29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3-23 22:54
(答案→) 解析:本题以自下而上的“微公益”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有关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及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哲理。分析材料可知,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哲理,其次,“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从而形成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准确找出体现哲理的关键词语,然后运用相关哲理对其进行分析表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3-23 23:58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