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本纪》是1919年为纪念精武会成立十周年而出版的。它的记载也就成为下毒说的最有力的证据。
下毒说影响广泛,因此一些根据霍元甲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普遍采取了这一说法。但是,这种说法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下毒说”是武侠小说、影视安排主角之死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做法,一个武功高强、智慧过人、道德高尚的侠客和英雄,如果他非死不可的话,他的死一般来说总是对手卑鄙暗算的结果。霍元甲死于日本人的恶意下毒,这样的剧情处理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一方面这样编织剧情比较简单、轻松;另一方面这样安排可以加强霍元甲的“殉难”色彩,英雄总是以身殉义,霍元甲与日本人结仇不是个人的私事,他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而以身相殉的,这就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也更容易调动观众的爱国情绪和同仇敌忾之心。
显然,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下毒说只是文艺作者空穴来风的瞎编乱造,而缺乏足够的历史根据,特别指出:“1912年,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先后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根据传闻,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医生秋野用毒药毒死,以后人们以讹传讹,事实遂被严重歪曲。”因此,他们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霍元甲之死并非日本人所为,而是因病而死。
支持这种说法的根据是,就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早期精武体育会的实际操办者之一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里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两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越一年运柩北返。”
显然,根据陈公哲的回忆,霍元甲原来就患有咯血病,经常会发作,日本人卖药给霍元甲,说是可以医治咯血、治愈肺病,霍元甲相信了,买来服下之后,病情反而严重了起来。陈公哲说这段话时没有是非判断,虽然他肯定了霍元甲购服日本人之药病情加重的事实,却没有说是日本人下毒,而是推测霍元甲用药不当。陈公哲这段话的后面,直接点出了霍元甲生病的原因,是霍元甲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而导致咯血,面色蜡黄。因此,持病死论一说者不同意下毒说,而倾向于认为霍元甲是死于自己练气功不得法而导致的病症。
相较于下毒的外因说,这种霍元甲死于自身病症的说法也可以称之为内因说。这种说法涉及霍元甲是否练气功和是否因练气功走火入魔而得病的问题,让人们联想到了武侠小说里经常讲到的气功观念。
持病死论一说者最后总结说:“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匹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无论是下毒的外因说还是病死的内因说,霍元甲有病都是一个事实,因为没有病就不需吃药,不吃药就不会中毒。在外因说里面,日本医生秋野要下毒,也是趁霍元甲有病要吃药的机会做的小动作。
2000年,新华网天津8月6日发过一则专电,对霍元甲是因病而死一说给予反驳,这则专电指出:“霍元甲之孙霍文廷,日前与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局有关同志,经过深查细访,进一步证实日本人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近几年来,社会上有人提出‘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为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霍氏家族历来就知道他们的先辈霍元甲是死于日本人之手,在上世纪80年代给霍元甲迁坟时曾查验过遗骨,发现遗骨全部为黑色,证明确实为中毒死亡,因此对于有人为日本人开脱,他们从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难以接受。从去年开始,霍元甲之孙、现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会同西青区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经活动过的武林会馆,走访调研,并翻阅了大量资料,证实所谓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杀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帮助霍元甲治病为名,买通关节,在中药中投放慢性烂肺药,使本来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于非命。”
下毒的是个 学西医的医生 ,姓名查不到了元甲是精武门的创办人,也是个谜一样的人物,当年他是怎么死的?有陈真这个人吗?迷踪拳有传人吗?真有俄国大力士吗?我的同事李亦筠在影评中说《霍》片为经济效应安排“日本人下毒情节”,到底下毒桥段是胡说八道,还是真有其事。笔者走访了新加坡全国武术总会前教练周树生,细说这段尘封的旧事。 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你看了吗?觉得如何?霍元甲是精武门的创办人,许多电影公司都曾以精武门为蓝本,拍过不少相关的影片,但主角往往不是霍元甲,而是他的弟子陈真。 已故武打巨星、截拳道一代宗师李小龙演过陈真,成龙和李连杰分别在新精武门和精武英雄中饰演过陈真。印象中只有老牌明星王引演过霍元甲。 周树生的“谭腿”师父刘续封当年参与其盛,是这场擂台的目击者。刘续封茶余饭后,把这些故事说给了周树生听。(“谭腿”俗称“弹腿”。) 发扬祖传霍家拳 霍元甲生于1868年,卒于1910年,终年42岁。他把祖传霍家拳发扬光大,创了“迷踪拳”,在天津老家教训俄国大力士一举成名。 那时代八国联军侵占中国,气焰高张,或许是吞不下洋大力士遭挫这口气,于是找来各国高手,在上海叫嚣,称中国人作“东亚病夫”。上海商界看不过眼,于是以陈公哲为首的上海商人,筹办擂台,与洋佬比武。陈公哲后来以“强身爱国”为缘起,发起组识了精武体育会。 很自然地,他们邀请了霍元甲到上海代表中方参与比武,但霍双拳难敌四手,于是霍带了徒弟刘振声(刘本是山东武师,因仰慕霍家拳法,而拜于霍元甲门下,霍打破武功不外传的惯例,毅然收刘为徒)。 另外,霍还邀来河北景县“谭腿门”有“趙家五虎”之称的五兄弟出战,他们分别是连和、连成、连结,周树生忘了老四和老五的名字。其中趙连成正是刘续封的师父。那时刘不过十八九岁,由师父带着到上海观战。 趙家“谭腿”勇挫德国大力士 霍等一行七人,以师徒名义,也就是“趙家五虎”尊霍元甲为师,一起出赛。全国上下武林高手都来闸北体育场观战,第一场是趙连成对擂德国大力士,约莫第二回合,趙连成手夹德国佬,一个发劲让他憋住了气,紧接着奋起神力,把德国佬举起准备扔下擂台。这一扔对手准死无疑。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儿,心地仁厚的霍元甲连忙制止,一声断喝“别扔下来”,这才保住了德国大力士的命,虽则如此,他已没了气,列强人员忙为他做人工呼吸。德国大力士最终有没有活过来,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受了重伤。 列强队其他高手见此情景,岂敢再上来送死,先自一个个从后台开溜,所以整个擂台只打了一场,根本不需要劳动霍元甲。这场擂台赛振兴了国威,霍被奉为英雄人物。 三年不到,霍已遇害 擂台打不成,何其扫兴,于是赛事成了中国武术界以武会友的盛会,霍元甲等与台下高手切磋,四川一名张姓武师与霍对决,两人打得难分难解,但霍到底技高一筹,挫败了这名武师。武师折服之余,对霍元甲说:“我回去苦练三年,再来比试”,但三年不到,霍已遇害。 话说上海日本武道场以仰幕为名,宴请霍元甲等人。在武道场等待之余,霍见放在一旁的拉力器,一时好奇,发力一试,竟把需要百斤之力才拉得动的弹簧拉断。 席间,东道主以切蹉为名,由柔道高手与霍元甲比试,霍有意承让,日方步步进逼,及至边缘,再退下去就要出界,于是在电光石火之间出招,柔道高手跌在地上,手关节脱臼。 那时,精武体育会已经成立。有个中国西医借故与霍亲近,取得信任,有一回霍伤风,医生主动开了药方,但病情不见起色,反而每况愈下。学过医的陈公哲经商回来,发现异状,拿药化验,才知下了慢性毒,屏蔽词语医生则不知所终。 霍去世后,举国哀痛,自然把矛头指向日本人,因此,后来民间就流传了陈真为师报仇的故事。
下毒说”是武侠小说、影视安排主角之死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做法,一个武功高强、智慧过人、道德高尚的侠客和英雄,如果他非死不可的话,他的死一般来说总是对手卑鄙暗算的结果。霍元甲死于日本人的恶意下毒,这样的剧情处理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一方面这样编织剧情比较简单、轻松,不必再像荷马先生那样绞尽脑汁想出个阿喀琉斯的脚后跟却费力不讨好;另一方面这样安排可以加强霍元甲的“殉难”色彩,英雄总是以身殉义,霍元甲与日本人结仇不是个人的私事,他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大义而以身相殉的,这就突出了英雄的伟大,也更容易调动观众的爱国情绪和同仇敌忾之心。所以下毒说作为一种为众多编剧者采纳的说法并不完全是编剧者的偷懒或取巧,它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但这样说,未免唐突英雄,据我了解,下毒说并非空穴来风的瞎编乱造,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的。早期的精武会史料中有个说法:“力士(指霍元甲)殁之翌晨,秋医(即医生秋野)已鼠窜归窟,力士门弟子大疑,检力士日服之余药,付公立医院察之,院医曰:‘此慢性烂肺药也。’”这段话是1919年为纪念精武会成立十周年而出版的《精武本纪》提出来的,可以说是下毒说的最有力的证据。相较于下毒的外因说,还有一种霍元甲死于自身病症的说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内因说。这种内因说涉及霍元甲是否练内功和是否因练内功得病的问题,武侠小说写作史上的内功观念也就因而与之产生了关联。无论是外因说还是内因说,都指向一个事实——霍元甲有病,因为没有病就不需吃药,不吃药就不会中毒。在外因说里面,无论是精武会内部的人投毒还是日本医生秋野下毒,都是趁霍元甲有病要吃药的机会做的小动作。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霍元甲患的到底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致病的?所有的霍元甲死因说里面都不可回避地遇到一个问题:霍元甲患有肺病。肺是主呼吸的,呼吸就是气流的出入,而“气”正是内功的本质,这就与内功产生了联系。霍元甲之死的外因说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患病以后的事情上,但没有很好地交代其肺病产生的原因,而内因说则关注到这一点,这可以说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所在。根据早期精武会的实际操办者之一的陈公哲后来的回忆,霍元甲原来患有咯血病,经常会发作,日本人卖药给霍元甲,说是可以医治咯血、治愈肺病,霍元甲相信了,买来服下之后,病情反而严重了起来。陈公哲说这段话时没有是非判断,他没有说日本人下毒,但又肯定了霍元甲购服日本人之药病情加重的事实。陈公哲这段话的后面,直接点出了霍元甲生病的原因,是霍元甲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而导致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精武会五十年》)陈公哲的意思很清楚,他不同意下毒说,他倾向于认为霍元甲是死于自己练气功不得法而导致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