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揭示了什么深刻道理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22:38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2-12 16:36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揭示了什么深刻道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12 18:09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2-12 18:38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表面上写的是满目春光,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这百花争艳的景象,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点染而成的。但从诗的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推敲可知,泗水之滨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因此,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因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寻芳”则暗喻求圣人之道;所以这句的“东风”暗喻的是教化,正所谓“春风化雨”;“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寓理趣于形象的景物之中,说理却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才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