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0:05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1-03 14:17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拾荒鲤
- 2021-01-10 04:43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
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师生的平等、和谐关系是靠情感来沟通的,如果吧教学关系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聘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属一般常规思路。有些方法则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出乎老师的意料。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二、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如在教学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头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后,老师启发、点拨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同学列式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l”,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5。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1/5,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5×12-l。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精选思维材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
创造性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流畅、求异也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纷纷在纸板上画起来,大部分学生得出了这样一个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米)
对此,老师不置可否,不做评价。稍顷,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到黑板上画出了另外一种剪法。
35×10×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属常规思路,从四个角中剪去了四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费了硬纸板,显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尽管剪法二在思维的深度和独创性上都较方法一进了一步,但还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扬了剪法二的学生,并肯定其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指出这还不是最好的方法。接着进行诱导:“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这道题,你还有别的剪法吗?”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创新的意识极大地调动了起来,终于有学生画出了如下的剪法。
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师生的平等、和谐关系是靠情感来沟通的,如果吧教学关系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聘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属一般常规思路。有些方法则展现了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出乎老师的意料。尽管他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但他们凭直觉的这种大胆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是在十分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取得的一种独创性的结果。
二、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如在教学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头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后,老师启发、点拨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同学列式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l”,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5。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1/5,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5×12-l。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而且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中选优,好中求佳的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精选思维材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
创造性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流畅、求异也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纷纷在纸板上画起来,大部分学生得出了这样一个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米)
对此,老师不置可否,不做评价。稍顷,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到黑板上画出了另外一种剪法。
35×10×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属常规思路,从四个角中剪去了四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费了硬纸板,显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尽管剪法二在思维的深度和独创性上都较方法一进了一步,但还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扬了剪法二的学生,并肯定其思维灵活性的同时,指出这还不是最好的方法。接着进行诱导:“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这道题,你还有别的剪法吗?”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创新的意识极大地调动了起来,终于有学生画出了如下的剪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