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上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3 02:43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12-22 17:51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②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⑤隰⑥衍⑦沃⑧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之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⑨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释]①卫巫:卫国的巫者。②弭谤:消除指责。③壅:堵塞。④宣:宣泄,引导。⑤原:宽广的平地。⑥隰:低湿的地方。⑦衍:高处肥沃的地方。⑧沃:低处肥沃的地方。⑨与:赞同。(1)解释下面加粗词语的含义。(1)臣之妻私臣( )(2)王之蔽甚矣( )(3)国人谤王( )(4)是障之也( )(2)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②能谤讥于市朝B.①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②以告,则杀之C.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道路以目D.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国人莫敢言(4)邹忌和邵公的设喻说理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齐威王和乙文中的周厉王,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12-22 18:45
答案:3.D;解析:(1) (1)偏爱 (2)受蒙蔽 (3)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4)这(2) (1)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因此,治水者要开通水道,使它畅通;治民者也应开导民众,使他们畅所欲言。(4)邹忌运用类比的方法,邵公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5)齐威王纳谏除蔽,厉王专制,弃忠言不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12-22 18:57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