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篡改史料?为什么风息说他"文人贱骨"?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16:57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11-15 13:48
张廷玉篡改史料?为什么风息说他"文人贱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11-15 14:34
《明史》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一般朝代修前朝史书的耗时最多不过数年,但清朝修《明史》却花了数十年的时间,贯穿了顺康雍乾四朝。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明朝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修个明史怎么也不至于那么久。
但它既然修了这么久,其中必然有猫腻,而这猫腻必然是通过篡改历史来掩盖某些事情。通过对《明史》和其他史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满清的皇帝主要是想掩盖以下事情:
一、后金与明朝的关系。
二、满清入关后的暴行。
而掩盖这些事情只能是一个目的——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其中,证明自身统治合法性可以看做是“一个中心”,掩盖后金与明朝的关系和满清入关后的暴行可以看做“两个基本点”。
这几十年来,编纂《明史》的官员们就一直紧密团结在以皇帝为核心的满洲贵族周围,坚决贯彻学习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伟大思想,并积极运用该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完成篡改历史的神圣大业。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其中,对这一伟大思想领会最深刻的同志非《明史》的主要编纂者张廷玉莫属。张廷玉作为军机处的大学士,完全做到了听皇帝的话跟皇帝走,在篡改历史的工作中不仅永远走在最前面,还超额完成任务,带领大家连同宋朝的史书一并篡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食粮。
有鉴于此,很多人都骂张廷玉没骨气,骂他是汉奸。再加上由他主编、历经近百年而成的《明史》漏洞百出,以至于有人将其归类为架空历史小说,更使得不少人骂他智障脑残。但我想,张廷玉极有可能被我们错怪了,或许他也是有苦衷的。
不可否认,张廷玉确实没骨气,可能也没多大能力,但绝不至于智障脑残,更不至于是汉奸。例如,按照张献忠列传里的记载,张献忠在四川“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一看便知是假。显然,张廷玉有意使用了夸张修辞,或许这只是因良心不安而故意露出的破绽。而整个《明史》中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不得不让我怀疑张的用意。
张是一个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他不可能公然忤逆皇帝的意思。况且,如果他不照着皇帝的意思办,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咱大清虽然啥都缺但就是不缺人,你不当奴才总是找得到甘愿全心全意当奴才的人。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他接手了编修明史的工作,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清廷行为的不满,也给后人留下了足以致“明史”于死地的“后门”。
但它既然修了这么久,其中必然有猫腻,而这猫腻必然是通过篡改历史来掩盖某些事情。通过对《明史》和其他史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满清的皇帝主要是想掩盖以下事情:
一、后金与明朝的关系。
二、满清入关后的暴行。
而掩盖这些事情只能是一个目的——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其中,证明自身统治合法性可以看做是“一个中心”,掩盖后金与明朝的关系和满清入关后的暴行可以看做“两个基本点”。
这几十年来,编纂《明史》的官员们就一直紧密团结在以皇帝为核心的满洲贵族周围,坚决贯彻学习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伟大思想,并积极运用该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完成篡改历史的神圣大业。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其中,对这一伟大思想领会最深刻的同志非《明史》的主要编纂者张廷玉莫属。张廷玉作为军机处的大学士,完全做到了听皇帝的话跟皇帝走,在篡改历史的工作中不仅永远走在最前面,还超额完成任务,带领大家连同宋朝的史书一并篡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食粮。
有鉴于此,很多人都骂张廷玉没骨气,骂他是汉奸。再加上由他主编、历经近百年而成的《明史》漏洞百出,以至于有人将其归类为架空历史小说,更使得不少人骂他智障脑残。但我想,张廷玉极有可能被我们错怪了,或许他也是有苦衷的。
不可否认,张廷玉确实没骨气,可能也没多大能力,但绝不至于智障脑残,更不至于是汉奸。例如,按照张献忠列传里的记载,张献忠在四川“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一看便知是假。显然,张廷玉有意使用了夸张修辞,或许这只是因良心不安而故意露出的破绽。而整个《明史》中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不得不让我怀疑张的用意。
张是一个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他不可能公然忤逆皇帝的意思。况且,如果他不照着皇帝的意思办,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咱大清虽然啥都缺但就是不缺人,你不当奴才总是找得到甘愿全心全意当奴才的人。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他接手了编修明史的工作,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清廷行为的不满,也给后人留下了足以致“明史”于死地的“后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秋
- 2021-11-15 16:01
事实上到清初稍微有些骨头的文人都已经被杀干净了,张廷玉历经明史案,几十位先辈血淋淋的例子就再眼前,张廷玉自然是要噤若寒蝉,小心谨慎的,尤其在编撰明末努尔哈赤起兵之后的明清战争史料时,不得已诸多避讳,其行为虽可耻,却也是情有可原
- 2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11-15 15:34
这个....难免的。他曾为《明史》等书的总裁,为了能够通过领导的审核,肯定得向着领导说话。太史令们的风骨,早在秦始皇统一后消失殆尽了,何况近两千年后的张廷玉身上?
记得有关于张献忠的历史,民国时候还是以贼呼之的;但因为政治的需要,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义军。
文人骨贱,这个并不需要他来证明了,你想想解放后那个叫“亲爷爷”的嘴脸,对张廷玉其人其事,你很快就能情绪稳定了...
记得有关于张献忠的历史,民国时候还是以贼呼之的;但因为政治的需要,他就摇身一变成了义军。
文人骨贱,这个并不需要他来证明了,你想想解放后那个叫“亲爷爷”的嘴脸,对张廷玉其人其事,你很快就能情绪稳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