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10:52
- 提问者网友:夢醒日落
- 2021-04-05 17:12
阅读理解。 ①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用铁板从中间一抽,就会“刺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的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用的定音叉。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他惊奇的是,每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最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播放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响为主题的交响诗,很有味道。 ②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③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④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⑤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⑥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1)作者写“吆喝”声,为什么要写到《北京的声与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说说选文第②段在文中起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选文内容,试概括北京“吆喝”声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众多的吆喝声中,作者为何“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吆喝声?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4-05 18:26
答案:1.突出吆喝声的好听;2.承上启下的过渡;解析:(3)气力足,嗓子脆,咬字清楚,会现编词儿,从早到晚叫卖声不停。(4) (1)声音厚实 (2)词儿朴素 (3)不吹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4-05 18:42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