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境界?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7:55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2-20 22:13
上善若水的境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2-20 23:41
上善若水的境界 “上善若水”。此句出自《老子》(又名《道德经》)第八章。“上善”乃修养最高之意,“上善若水”,顾名思义,就是修养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的意思,其旨在于启示人们要做像水一样有修养的人。 水,无色、无味、无臭之透明液体, 虽简至极致,却又是自然万物赖以生存之根本,春秋齐国管仲就有“水乃生命之本源也”之说,简单深刻的阐明了水是所有生命形式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对于任何生命形式都具有无可取代的牢固地位,不仅人类离不开它,就是对整个地球未来的发展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没有它就没有生命的存在,那么世间的一切就都无从说起。如此,我们理应对水致以深深地谢意,并对它报以一种崇高的敬意。 的确,水是尤为值得我们感谢与崇敬的,它清透洁净令人赏心悦目,滋育万物以使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然而,水的难能可贵之处更在于它深藏于内的高尚品德与处世修养。 水,滋育万物而与万物无争,只谦逊的低头默默穿行于自然与万物之间,孜孜不倦地忠实于自己“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的责任。于静默中使万物受惠并折服于它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里。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最厌恶的就是身处低位,而水,滋养生命却不居功自傲。它无求无欲,不择高处、不恋净地,即使身处污浊也不排除、不遗弃,只敞开心胸容之、惜之,并以谦和的态度、柔顺的秉性于缓慢流淌中涤之、净之以至自清。孔子就有“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高度赞扬水这种包容大度的胸襟与其看似与众人浑和融洽,好像同流合污,实则于默默中教化外物和改善不良环境的能力和品德修养。 “ 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水是柔弱渺小的,柔弱渺小得似乎有些逆来顺受。它遇石则绕、遇堤则停、入渠而顺,它永远都只卑下的向着低处顺势流去,好像不懂表现、不懂逆反。然而,它也并非无能,更非甘愿受人摆布。它只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当它的承载超出它的极限,你会看到,它将无所畏惧地释放出它惊人的力量。它能在瞬息之间冲坝毁堤,将山川夷为平地,也能以弱小之身凭着坚定的毅力滴穿磐石,无所不能,纵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无法阻挡它力量的爆发。 水是无形的,但水又是有形的,它能因物随形。苏轼说:“万物皆有形,惟有水随物赋形”。水能遇冷成冰、遇热成汽,它在方则方、入园则圆,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自如的应对与变通而不伤毫发。 水又是宽容的。水之容,不嫌一滴一池,不论清澈浑浊,从不挑剔,皆平常之心,以大度能容之胸怀,统统接纳相融于一体,并以它顽强的拼搏精神,一路遇阻则分、遇孔则入,凭着“万折持必东”的坚定意志,逐渐形成滔滔湖泊、浩浩江河,最终汇入海洋形成汹涌澎湃、深不可测的浩瀚之势。向人们充分诠释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含义,让人望尘莫及,令人敬而生畏。即使如此,水仍是极有修为的,它绝不因其强大而肆意妄为、危害其他。它顺应天时,夏散冬凝,潮起潮落遵循自然应期而动,与自然万物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作为一种溶剂,水是平凡的,平凡得令人几乎可以忘记它的存在。然,水又是不平凡的,它广施仁德而与世无争;它谦下自处而涤尘无染;它至柔至刚,至信至义;它方圆有致,柔韧坚持;它虚怀若谷,容载万物;它处变不惊,动则一泄千里,静则滋养万物,与万物相生相存。因此,几千年来,水都是古圣贤们尤为推崇的。他们观水悟道,并以水及人,提倡水之道乃人之道。远在两千年前,我们的圣贤孔子就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提出水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与修养。而先贤老子更是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