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远方”作文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11:14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12-18 14:15
“抬头看远方”作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2-01-10 04:14
小时候初读三毛,心中一喜,第一次心中如此强烈地呼唤着远方。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无论是撒哈拉,加纳利群岛,还是玻利维亚、秘鲁,这些陌生又好听的名字总是让我怦然心动,她用心去体味当地的风土人情的经历,更让我萌发了“生活在别处”的想法。在“别处”,自然是不熟悉的远方,把生活安置在未知的远方,该有多美。
终有一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一年前的暑假,我与妈妈远赴甘肃景泰镇,和一个团队在荒漠中间的基地里做荒漠绿植志愿活动。在这里,我真正追求到了梦寐以求的远方——放眼望去,四周只有遥远的群山,和在天空之下勾勒出浅浅的轮廓线。风沙粗砺地划过我的脸,我不由张开双臂拥抱着这自由穿梭的风——远方,是这样美好,与在北京的我隔着几千公里,今日终被我捕获。
作为城市里长大的小孩,突然被放入自然中,欢喜得不知所措。我常痴痴望着澄澈的天空,看云卷云舒,天色变幻,血染般的晚霞,漫天闪耀的星星与浅浅发亮的银河,都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
在这里,与外界隔绝,没有自来水,不通电,我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树,浇水、下午便睡个午觉,夕阳时分最凉爽,拾一本《文化苦旅》坐在戈壁滩之上就随意啃起来。时觉疲惫,抬头看远方连绵的山环绕着我,拥抱着我,自觉有趣。这般理想完美的生活,于我可谓是明代王思任所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
回到家中,忽地失落起来。天花板,墙壁四四方方,又将我裹回以前被封闭的世界。这让我格外向往那个美好的远方,又不禁引着我发问——远方离我究竟有多远?
直至一日,我读王国维《人间词话》,终于醍醐灌顶般开朗豁然。先生讲词有两境,一是“有我之境,二是“无我之境”,而我在远方戈壁滩上的生活,不就是有我之境吗?物与我相感应,一草一木,风沙雨露,都扯动着内心的思绪,触景生情,因而有感。现在我离“远方”已远,却依然能够体会评价当时的经历,把自己当作客体,远远的去体味、去感受、去描绘、去记录,正如我现在所写的一样。这不就是“无我之境”吗? “寒波澹澹下,白鸟悠悠起”描绘得不正是这向这样具有审美价值的“无我之境”吗? 其实,远方虽远,只是空间上的距离,而其蕴含的生活之境,则是心之距离。“有我”、“无我”在于亲临远方与否,不可强求,而远方给予的生活之境,却可以被装进心里,与自己零距离。
大抵远方并不那么远,林语堂所讲“生活在心间”也是同样。正如我坐在房间中,向窗外望去,眼前也可浮现那棱角分明的群山。它的轮廓是一条划在心间,不会被忘却的曲线。我虽看不见它,但心里却能因它感受着远方。
点评:“远方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文中有明确的交待,对“有多远”也做了很仔细地辨析;在辨析过程中,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第一层对空间上“远方”的探讨似着墨太多。知识储备非常到位,并有所运用。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
终有一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一年前的暑假,我与妈妈远赴甘肃景泰镇,和一个团队在荒漠中间的基地里做荒漠绿植志愿活动。在这里,我真正追求到了梦寐以求的远方——放眼望去,四周只有遥远的群山,和在天空之下勾勒出浅浅的轮廓线。风沙粗砺地划过我的脸,我不由张开双臂拥抱着这自由穿梭的风——远方,是这样美好,与在北京的我隔着几千公里,今日终被我捕获。
作为城市里长大的小孩,突然被放入自然中,欢喜得不知所措。我常痴痴望着澄澈的天空,看云卷云舒,天色变幻,血染般的晚霞,漫天闪耀的星星与浅浅发亮的银河,都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
在这里,与外界隔绝,没有自来水,不通电,我的生活很简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树,浇水、下午便睡个午觉,夕阳时分最凉爽,拾一本《文化苦旅》坐在戈壁滩之上就随意啃起来。时觉疲惫,抬头看远方连绵的山环绕着我,拥抱着我,自觉有趣。这般理想完美的生活,于我可谓是明代王思任所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
回到家中,忽地失落起来。天花板,墙壁四四方方,又将我裹回以前被封闭的世界。这让我格外向往那个美好的远方,又不禁引着我发问——远方离我究竟有多远?
直至一日,我读王国维《人间词话》,终于醍醐灌顶般开朗豁然。先生讲词有两境,一是“有我之境,二是“无我之境”,而我在远方戈壁滩上的生活,不就是有我之境吗?物与我相感应,一草一木,风沙雨露,都扯动着内心的思绪,触景生情,因而有感。现在我离“远方”已远,却依然能够体会评价当时的经历,把自己当作客体,远远的去体味、去感受、去描绘、去记录,正如我现在所写的一样。这不就是“无我之境”吗? “寒波澹澹下,白鸟悠悠起”描绘得不正是这向这样具有审美价值的“无我之境”吗? 其实,远方虽远,只是空间上的距离,而其蕴含的生活之境,则是心之距离。“有我”、“无我”在于亲临远方与否,不可强求,而远方给予的生活之境,却可以被装进心里,与自己零距离。
大抵远方并不那么远,林语堂所讲“生活在心间”也是同样。正如我坐在房间中,向窗外望去,眼前也可浮现那棱角分明的群山。它的轮廓是一条划在心间,不会被忘却的曲线。我虽看不见它,但心里却能因它感受着远方。
点评:“远方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文中有明确的交待,对“有多远”也做了很仔细地辨析;在辨析过程中,层次分明,由浅入深,第一层对空间上“远方”的探讨似着墨太多。知识储备非常到位,并有所运用。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