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般那与观心法门,我该从何处起修?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8 15:33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11-28 09:34
安那般那与观心法门,我该从何处起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11-28 10:56
念安般,也就是数息,不是南传上座部才有,汉传佛教也有,比如智者大师就有相关的论著。观心法门指的是禅宗的修法吗?如果是的话,其实可以先修一些前方便,再来参禅会比较容易进入状况。或者是说四念处的观心无常?如果说是四念处,那也是南北传都有的。
粗略的说,念安般偏止,参禅偏观(我知道坛经说止观双运)。如果会用方法,两个都可以止观双运,不过初学者大概没办法。所以可以开始先修一些止,让心不那麼散乱,再来参禅比较得力,这就是前面说的前方便。
而现在参禅一般多是参话头(不清楚大陆是否有道场教默照禅...默照禅也很好),参话头的重点其实在於疑情,起不了疑情,那力量就很小,所以找对话头来参或是有善知识在一旁引导就很要紧。如果你能起疑情,那参话头的力量非常大,圣严法师说话头犹如文殊菩萨手中的金刚智慧剑,一剑下去能斩断所有的妄念,就是在说这种情形。
这两个都是禅修的法门,也都很好,但任何的禅修方法都非常不建议自己看书学,一定要找法师教。这就得看你因缘了。
粗略的说,念安般偏止,参禅偏观(我知道坛经说止观双运)。如果会用方法,两个都可以止观双运,不过初学者大概没办法。所以可以开始先修一些止,让心不那麼散乱,再来参禅比较得力,这就是前面说的前方便。
而现在参禅一般多是参话头(不清楚大陆是否有道场教默照禅...默照禅也很好),参话头的重点其实在於疑情,起不了疑情,那力量就很小,所以找对话头来参或是有善知识在一旁引导就很要紧。如果你能起疑情,那参话头的力量非常大,圣严法师说话头犹如文殊菩萨手中的金刚智慧剑,一剑下去能斩断所有的妄念,就是在说这种情形。
这两个都是禅修的法门,也都很好,但任何的禅修方法都非常不建议自己看书学,一定要找法师教。这就得看你因缘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11-28 14:44
上优酷网上找南怀瑾的视频,
- 2楼网友:西岸风
- 2021-11-28 14:15
安那般那既是止禅又可以作为观禅。
它的难处是,作为禅修所缘的呼吸,是当心越寂静时却越微细的,而不是心越寂静所缘越明显。
我个人认为安那般那是比较安全的,只要不自作主张地加进很多其他方法,安般念如果没有进展也只是浪费时间,不会看见什么稀奇古怪的境界。
它的难处是,作为禅修所缘的呼吸,是当心越寂静时却越微细的,而不是心越寂静所缘越明显。
我个人认为安那般那是比较安全的,只要不自作主张地加进很多其他方法,安般念如果没有进展也只是浪费时间,不会看见什么稀奇古怪的境界。
- 3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11-28 13:21
推荐修习入出息念。入出息念是佛陀曾经修习的,佛陀就是通过入出息念达到禅定,并在此基础上修观,因此才证悟涅盘的。修习入出息念可以看《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其中的业处篇。
为什么推荐入出息念:
第一、它是一切菩萨证悟佛果的修行方法
第二、佛陀经常教导修习入出息念
第三、修习入出息念有很多殊胜之处
有以下的殊胜之处:
1、下手容易,所缘简单。
与其他的禅修业处对比,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容易,不用另外准备遍相。比如修习不净先要取不净相,取不净相要去找尸体,尸体越腐烂、越难看、越臭、越令人厌恶越好。对于没有禅那的禅修者来说,取不净相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又如修地遍要先做地遍的遍相。修白遍等业处也要做遍相。然而,修入出息念可以免去这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修习入出息念的所缘只是呼吸。呼吸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从母胎呱呱落地,一直到这期生命的终结,在这期间都有呼吸。因此,要修入出息念,只须直接去觉知自己的呼吸就行。正念地觉知呼吸就是在禅修。这种禅修方法不用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直接了当。除了睡眠之外,其他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修习入出息念。此是殊胜处之一。
2、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寂静。
入出息的相很微细,并不像不净相等那么粗。不净相是很粗、很厌恶的,有时候心会排斥、抗拒。三十二身分的相也同样是很粗的,容易厌恶。地遍的相在刚开始修的阶段也是很粗的。然而,入出息念的相是很细的。当我们把心念专注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呼吸的轻柔。当然,我们不用注意其轻柔的特性,只是说跟其他所缘相比,入出息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轻柔性。此是殊胜处之二。
3、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迅速消除妄想。
佛陀在《增支部•美奇亚经》(Meghiyasuttaü)中说:
“要断除贪爱,应修习不净;要断除瞋恚,应修习慈心;要断除寻(杂念),应修习入出息念;要断绝我慢,应修习无常想。”(A.9.1.3)
在经律中,佛陀也指出修习入出息念的殊胜之处:
“诸比库,修习、多作此入出息念之定,不但寂静、殊胜、不杂、乐住,而且能令再再生起的恶、不善法由此消失、停止。
诸比库,犹如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非时大雨能立刻使飞扬的尘土由此消失、停止。”(S.54.9; V.1.165)
修习入出息念就像大雨洗掉漫天飞扬的尘土一般,能够使许多妄想很快地被消除。
4、修习入出息念能够证得禅那。
在四十种业处当中,佛随念、四界差别等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证得禅那;十不净、身至念这十一种业处只能达到初禅;慈、悲、喜三种业处只能证得第三禅,但通过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缅甸帕奥禅林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拥有禅那的禅修者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通过修习入出息念证得禅那的。
所以,修习入出息念有诸多的功德、利益。
正因如此,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里都教导这种业处;也正因如此,历代上座部佛教的许多长老、禅师们都喜欢教导和修习入出息念。当我们见到入出息念的这些功德与利益,就应当修习入出息念。
为什么推荐入出息念:
第一、它是一切菩萨证悟佛果的修行方法
第二、佛陀经常教导修习入出息念
第三、修习入出息念有很多殊胜之处
有以下的殊胜之处:
1、下手容易,所缘简单。
与其他的禅修业处对比,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容易,不用另外准备遍相。比如修习不净先要取不净相,取不净相要去找尸体,尸体越腐烂、越难看、越臭、越令人厌恶越好。对于没有禅那的禅修者来说,取不净相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又如修地遍要先做地遍的遍相。修白遍等业处也要做遍相。然而,修入出息念可以免去这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呢?
因为,修习入出息念的所缘只是呼吸。呼吸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当我们从母胎呱呱落地,一直到这期生命的终结,在这期间都有呼吸。因此,要修入出息念,只须直接去觉知自己的呼吸就行。正念地觉知呼吸就是在禅修。这种禅修方法不用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直接了当。除了睡眠之外,其他的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修习入出息念。此是殊胜处之一。
2、修习入出息念非常寂静。
入出息的相很微细,并不像不净相等那么粗。不净相是很粗、很厌恶的,有时候心会排斥、抗拒。三十二身分的相也同样是很粗的,容易厌恶。地遍的相在刚开始修的阶段也是很粗的。然而,入出息念的相是很细的。当我们把心念专注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呼吸的轻柔。当然,我们不用注意其轻柔的特性,只是说跟其他所缘相比,入出息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轻柔性。此是殊胜处之二。
3、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迅速消除妄想。
佛陀在《增支部•美奇亚经》(Meghiyasuttaü)中说:
“要断除贪爱,应修习不净;要断除瞋恚,应修习慈心;要断除寻(杂念),应修习入出息念;要断绝我慢,应修习无常想。”(A.9.1.3)
在经律中,佛陀也指出修习入出息念的殊胜之处:
“诸比库,修习、多作此入出息念之定,不但寂静、殊胜、不杂、乐住,而且能令再再生起的恶、不善法由此消失、停止。
诸比库,犹如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非时大雨能立刻使飞扬的尘土由此消失、停止。”(S.54.9; V.1.165)
修习入出息念就像大雨洗掉漫天飞扬的尘土一般,能够使许多妄想很快地被消除。
4、修习入出息念能够证得禅那。
在四十种业处当中,佛随念、四界差别等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证得禅那;十不净、身至念这十一种业处只能达到初禅;慈、悲、喜三种业处只能证得第三禅,但通过修习入出息念,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缅甸帕奥禅林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拥有禅那的禅修者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通过修习入出息念证得禅那的。
所以,修习入出息念有诸多的功德、利益。
正因如此,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里都教导这种业处;也正因如此,历代上座部佛教的许多长老、禅师们都喜欢教导和修习入出息念。当我们见到入出息念的这些功德与利益,就应当修习入出息念。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