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西游记讲的是什么,西游记主要讲了什么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6 18:52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5-06 00:46
黑暗西游记讲的是什么,西游记主要讲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5-06 02:15
所讲颇多。
若捡重点,非一个“心”字莫属。
《西游记》一书并非我们所熟知的电视剧一般,师徒历经磨难西去取经,普度众生。
原书更多的围绕“心”字做文章。诸法在心,磨难在心,世间疾苦在心。
吴承恩生在明代,而明代是中国历史中对人民、官吏管束的最为苛刻的朝代。两大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时时刻刻在监视着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
吴承恩崇尚自由,渴望自由的生活(这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期望),但是无奈明朝的统治。所以他将自己的自由之心寄托在孙悟空的身上——生于天地间,却不受天地之约束,自由自在。
然而吴承恩还是给了孙悟空一个“悲剧”的结局,这也是他对现实的无奈。
还记得猴子学道的时候,问那樵夫:仙人所在何处?樵夫答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皆指心(直到现在在中医学中 灵台指后心,方寸指前心,后背上正对心脏的学位也叫灵台穴),而“斜月三星”其实就是一个心字。
吴承恩此意非常明了:学道其实就在你心中,心有道,无处不灵山。
后来悟空被如来压于五行山,失去了身体的自由,然而常由之心仍不死,从山下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大骂如来。直到后来,悟空杀死了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由心所生,是悟空渴望自由自在的心声,然而六耳猕猴被自己所杀,也正是吴承恩对黑暗现实的无奈。悟空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自由之心。
心已死,取经何用?学佛、学道又有何用?
吴承恩的《西游记》在“心”的意境上,与庄子的《逍遥游》颇为相似。人在世间,真的可以逍遥自在吗?真的可以鹏程九万里吗?答案是:不行的。自由只是相对的。
若捡重点,非一个“心”字莫属。
《西游记》一书并非我们所熟知的电视剧一般,师徒历经磨难西去取经,普度众生。
原书更多的围绕“心”字做文章。诸法在心,磨难在心,世间疾苦在心。
吴承恩生在明代,而明代是中国历史中对人民、官吏管束的最为苛刻的朝代。两大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时时刻刻在监视着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
吴承恩崇尚自由,渴望自由的生活(这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期望),但是无奈明朝的统治。所以他将自己的自由之心寄托在孙悟空的身上——生于天地间,却不受天地之约束,自由自在。
然而吴承恩还是给了孙悟空一个“悲剧”的结局,这也是他对现实的无奈。
还记得猴子学道的时候,问那樵夫:仙人所在何处?樵夫答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皆指心(直到现在在中医学中 灵台指后心,方寸指前心,后背上正对心脏的学位也叫灵台穴),而“斜月三星”其实就是一个心字。
吴承恩此意非常明了:学道其实就在你心中,心有道,无处不灵山。
后来悟空被如来压于五行山,失去了身体的自由,然而常由之心仍不死,从山下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大骂如来。直到后来,悟空杀死了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由心所生,是悟空渴望自由自在的心声,然而六耳猕猴被自己所杀,也正是吴承恩对黑暗现实的无奈。悟空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自由之心。
心已死,取经何用?学佛、学道又有何用?
吴承恩的《西游记》在“心”的意境上,与庄子的《逍遥游》颇为相似。人在世间,真的可以逍遥自在吗?真的可以鹏程九万里吗?答案是:不行的。自由只是相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