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
(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4分)
(2)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8分)
(3)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4分)孟子认为君无道,臣可弃之,这与后来儒家所倡导的 “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等有相悖之处,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05:58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3-02 12:11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3-02 12:58
(答案→)孟子认为君无道,臣可弃之,这与后来儒家所倡导的 “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等有相悖之处,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4分) 解析:(1)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君无道,臣可弃之,这与后来儒家所倡导的 “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等有相悖之处,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这是令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的原因。(2)归纳梁启超言论的内容可以得出梁启超的观点及论证:援引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名言并指出,“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这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其次,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此举的意图是其一,托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其二,借儒家倡导的君民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3-02 14:31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