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主要内容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1:05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2-04 21:28
求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主要内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2-04 21:52
主要内容: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他早年生活在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但卑微的出身使他从小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平,开始形成反抗意识。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后又因仗义救人,造成命案,不得不流亡法国。到了巴黎以后,他目睹巴黎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堕落,十分失望。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
好友奥里维在“五一”示威斗争中受伤死去,对克利斯朵夫是沉重打击,从此他逃避斗争。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过问世事。他陶醉在爱情之中,向现实妥协,与过去的敌人讲和,同时致力于宗教音乐创作,在追求内心和谐中死去。
扩展资料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多主题小说。在小说的扉页上,罗兰将小说题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可见,对“生命力”的歌颂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作者将贝多芬的音乐精神和“力”的特质融于克利斯朵夫的性格之中,借用了一个音乐家的奋斗经历来倡导其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表现了作者“和谐”、“统一”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理念。
对生命力的歌颂是通过克利斯朵夫反抗命运和战胜内心,通过音乐对比冲突来体现的。比如通过对克利斯朵夫爱的力量和恨的力量的对比,通过克利斯朵夫与自身内心软弱斗争的对比等,而达到生命的澄明之境——和谐。
罗兰让克利斯朵夫成为了人类和谐精神的本体象征,在对立矛盾中达到神圣的“统一”。不仅人物个性、人物配置上体现复调的对比和统一,而且从各个侧面丰富克利斯朵夫性格的发展,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精神完善发展的美好愿望。
对自然音响的细腻描述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最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文学史上可能还没有多少作家像罗兰一样把自然当成人类的一部分而如此动情的泼墨。小说中莱茵河、圣马丁教堂的钟声的多次出现就如音乐中的主导音响一般,成为贯穿作品,照应首尾的纽带和桥梁。
将自然音响与乐声、人声相比拟,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而且为作品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作品中的艺术音响可分为音乐场景和音乐性场景。有音乐出现的音乐场景体现了风俗民情和历史背景。
为人物活动创造一个适合的场所,而没有音乐出现,但本身却如同音乐一般的音乐性场景,如《节场》一卷的描写可以深化主题思想,加强批判力度。用音乐环境营造背景和氛围,是作品独具魅力之处,不仅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场面,又细微地刻画了人类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罗曼·罗兰,法国作家,1866年1月29日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镇。他的父母亲都是公证人的后裔。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尼韦内这块土地上,因此,罗兰一生中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高卢人”。
罗曼·罗兰从小体弱多病,终日关在深院高墙之内,小他两岁的妹妹在他五岁时就夭折了,这给母亲精神上的打击很大,也让罗兰的童年生活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最终他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他早年生活在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但卑微的出身使他从小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平,开始形成反抗意识。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后又因仗义救人,造成命案,不得不流亡法国。到了巴黎以后,他目睹巴黎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堕落,十分失望。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
好友奥里维在“五一”示威斗争中受伤死去,对克利斯朵夫是沉重打击,从此他逃避斗争。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过问世事。他陶醉在爱情之中,向现实妥协,与过去的敌人讲和,同时致力于宗教音乐创作,在追求内心和谐中死去。
扩展资料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多主题小说。在小说的扉页上,罗兰将小说题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可见,对“生命力”的歌颂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作者将贝多芬的音乐精神和“力”的特质融于克利斯朵夫的性格之中,借用了一个音乐家的奋斗经历来倡导其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表现了作者“和谐”、“统一”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理念。
对生命力的歌颂是通过克利斯朵夫反抗命运和战胜内心,通过音乐对比冲突来体现的。比如通过对克利斯朵夫爱的力量和恨的力量的对比,通过克利斯朵夫与自身内心软弱斗争的对比等,而达到生命的澄明之境——和谐。
罗兰让克利斯朵夫成为了人类和谐精神的本体象征,在对立矛盾中达到神圣的“统一”。不仅人物个性、人物配置上体现复调的对比和统一,而且从各个侧面丰富克利斯朵夫性格的发展,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精神完善发展的美好愿望。
对自然音响的细腻描述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最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文学史上可能还没有多少作家像罗兰一样把自然当成人类的一部分而如此动情的泼墨。小说中莱茵河、圣马丁教堂的钟声的多次出现就如音乐中的主导音响一般,成为贯穿作品,照应首尾的纽带和桥梁。
将自然音响与乐声、人声相比拟,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而且为作品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作品中的艺术音响可分为音乐场景和音乐性场景。有音乐出现的音乐场景体现了风俗民情和历史背景。
为人物活动创造一个适合的场所,而没有音乐出现,但本身却如同音乐一般的音乐性场景,如《节场》一卷的描写可以深化主题思想,加强批判力度。用音乐环境营造背景和氛围,是作品独具魅力之处,不仅展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场面,又细微地刻画了人类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罗曼·罗兰,法国作家,1866年1月29日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镇。他的父母亲都是公证人的后裔。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尼韦内这块土地上,因此,罗兰一生中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高卢人”。
罗曼·罗兰从小体弱多病,终日关在深院高墙之内,小他两岁的妹妹在他五岁时就夭折了,这给母亲精神上的打击很大,也让罗兰的童年生活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最终他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2-05 00:09
你要写读后感吗?
讲了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以贝多芬为原型
罗曼罗兰有它自己一生的经历体会和感悟打造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对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很大启发,充满生活的智慧和哲理。如果仅把它当一般的小说来读消磨时间的话,也许不是尚佳的选择,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性并不是太强,但是刻画的人为都十分深刻和生动,相信大家还是会喜欢看的。
下面摘抄书中一些经典的语句与大家分享:
“为了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艺术,为了给人类带来欢乐,为了人类的辉煌而受点苦是值得的”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对于弱者,弱不经风的人,信仰是好东西!他们向往上帝,就像植物向往太阳。垂死的人留恋生命,但是身上有着阳光的人,还去身外找什么呢?”
“在友谊的初期,每个人都尽力之表露那些与朋友相像的东西”
“一个人能影响他人的决非仅靠动动嘴皮子,而是要靠他的全部生命”
“一个人的财产超出了他生活的需要,超出他家人生活的需要,超出正常生活发展之需要,那它就是一个贼,他多余的那部分财产正是别人所缺的”
“你以为你的思想能和别人的思想沟通吗?其实只是语言上的联系,你说话,你听别人说话,但是任何一个词出于两个人之口决不会有相同的意义。更严重的是,没有一个词在人生中会表达出他全部的意义。语言超越了我们所经历的现实”
还有很多很精彩的东西我无法一一尽数,每个人看后结合自身经历也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快把《约翰克利斯朵夫》找出来看看吧!
- 2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2-04 23:15
求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主要内容
我来答
阿沾z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2019-04-28
主要内容:
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他早年生活在德国,童年和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但卑微的出身使他从小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平,开始形成反抗意识。
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后又因仗义救人,造成命案,不得不流亡法国。到了巴黎以后,他目睹巴黎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堕落,十分失望。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
好友奥里维在“五一”示威斗争中受伤死去,对克利斯朵夫是沉重打击,从此他逃避斗争。晚年的克利斯朵夫反省自己的一生,不再过问世事。他陶醉在爱情之中,向现实妥协,与过去的敌人讲和,同时致力于宗教音乐创作,在追求内心和谐中死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