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佛陀精神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9 08:25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1-19 01:25
佛的佛陀精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1-19 01:50
我们的教主,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他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但他舍弃了王位,舍弃了人间的名闻利养一切享受,为了寻找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他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终于获得证悟而成佛。佛者,觉也。觉者,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觉察到一切事物的真相(法性)。他不但自己觉悟了,他还要帮助我们这些迷误困惑之中的众生,因机施教,引导我们,救渡我们,让我们也得到觉悟(弃恶趋善、破迷得悟、断惑证真),获得智慧的解脱。所以这叫自觉觉他,最终达于觉行圆满,这就是佛。可见,释迦牟尼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佛教在中国傅播、发展了二千多年,就是为了救渡众生。我们用一句话可以来说明,佛教的本质,就是众生关怀,关怀众生。
佛教的宗旨——救渡众生;佛教的本质——众生关怀。为了关怀众生,救渡众生,可以牺牲自己,这正是佛教“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来源。
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到著名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先生,他在他的名著《信仰的动力》(Dynamics of Faith)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终极关怀”的概念。他用“终极关怀”来诠释宗教信仰的真谛。我感谢他的是,用人类的“终极关怀”来说明佛教,那是最为确切不过的了。鸽飞到了尸毗王的怀中,尸毗王以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它的安全;鹰向尸毗王说,我受饥饿之迫,不吃鸽无以疗饥。尸毗王以自己的肉换鸽,以救鹰之饥,这正是终极关怀的最好证明。尸毗王与鹰达成“以身贸鸽”的协议,是终极承诺(UltimateCommitment),达于完满度脱众生之悲愿是终极目标(Ultimate goal),最终实现正等正觉,便是终极真实(Ultimate realitytruth),田立克所提出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的四元素,在佛教的义理中得到了最完整的验证。我认为,哲学家傅伟勋教授生前在谈到田立克时说过一段十分中肯的话:“田立克的‘终极关怀’说,反而变成足以推动世界宗教之间相互对谈(dialogue)、相互交流(mutual exchange of ideas)甚至相互冲击(mutual challenge)的重要契机或桥梁,极有后设宗教学的学理意义。”(傅伟勋《生命的学问》P7浙江人民出版社)今天,我们聚会一堂,探讨“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宗教服务精神,既是佛教关怀众生、救度众生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之精神,也正是所有宗教都具备的“终极关怀”精神。而这一探讨、交流、似乎又印证了傅伟勋先生所作的上述评骘。
最后,我想引用我在最近所发表的《一个法国和尚的故事》一文中所写过的一段话来作为我本文的结束语:“东西方长期的隔离,今天已被打破了。隔离的沟壑,只是缺乏交流。拒绝交流就是制造隔离。而隔离和隔膜,都是不幸的。马蒂厄——这个法国和尚说得好:“经历了许多世纪的互相无知之后,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佛教与西方思想的那些主要潮流之间的一场真正对话,已经开始建立,佛教就这样取得了它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应有的位置。我们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道,这个精神的最微小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愿我们发扬宗教的“终极关怀”精神,亦即“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服务精神,关怀人、关怀一切有情众生,让人类走向善良、正义、和平、利乐有情,庄严国土。
佛教的宗旨——救渡众生;佛教的本质——众生关怀。为了关怀众生,救渡众生,可以牺牲自己,这正是佛教“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来源。
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到著名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先生,他在他的名著《信仰的动力》(Dynamics of Faith)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终极关怀”的概念。他用“终极关怀”来诠释宗教信仰的真谛。我感谢他的是,用人类的“终极关怀”来说明佛教,那是最为确切不过的了。鸽飞到了尸毗王的怀中,尸毗王以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它的安全;鹰向尸毗王说,我受饥饿之迫,不吃鸽无以疗饥。尸毗王以自己的肉换鸽,以救鹰之饥,这正是终极关怀的最好证明。尸毗王与鹰达成“以身贸鸽”的协议,是终极承诺(UltimateCommitment),达于完满度脱众生之悲愿是终极目标(Ultimate goal),最终实现正等正觉,便是终极真实(Ultimate realitytruth),田立克所提出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的四元素,在佛教的义理中得到了最完整的验证。我认为,哲学家傅伟勋教授生前在谈到田立克时说过一段十分中肯的话:“田立克的‘终极关怀’说,反而变成足以推动世界宗教之间相互对谈(dialogue)、相互交流(mutual exchange of ideas)甚至相互冲击(mutual challenge)的重要契机或桥梁,极有后设宗教学的学理意义。”(傅伟勋《生命的学问》P7浙江人民出版社)今天,我们聚会一堂,探讨“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宗教服务精神,既是佛教关怀众生、救度众生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之精神,也正是所有宗教都具备的“终极关怀”精神。而这一探讨、交流、似乎又印证了傅伟勋先生所作的上述评骘。
最后,我想引用我在最近所发表的《一个法国和尚的故事》一文中所写过的一段话来作为我本文的结束语:“东西方长期的隔离,今天已被打破了。隔离的沟壑,只是缺乏交流。拒绝交流就是制造隔离。而隔离和隔膜,都是不幸的。马蒂厄——这个法国和尚说得好:“经历了许多世纪的互相无知之后,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佛教与西方思想的那些主要潮流之间的一场真正对话,已经开始建立,佛教就这样取得了它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应有的位置。我们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道,这个精神的最微小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愿我们发扬宗教的“终极关怀”精神,亦即“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服务精神,关怀人、关怀一切有情众生,让人类走向善良、正义、和平、利乐有情,庄严国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