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白话文和其文化价值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8 12:42
- 提问者网友:杀手的诗
- 2021-04-17 22:2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白话文和其文化价值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4-17 22:51
《大学》首章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道义,全在“明明德”。“明明德”与生活贯穿于“大学之道”的始终。“明德”既是宇宙- 生活系统, 又是人的生命本来来面目。“明明德”既是澄明生命自身, 又是“明德”的显发, “明明德”就是“亲民”、就是生活。在“明明德”中生活并在生活中“明明德”就是“至善”, “至善”既是“明德”照彻宇宙, 是无限的, 又是个体生命、特定时代对“明德”的特殊折射, 是有限的, 无限永恒地走在有限的途中。 文化价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 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就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天 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从中生出许多恶的品质。 因此,儒家的先贤们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为“四书 五经”之首的《大学》一篇里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就 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 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从这个 意义上说,无论是西方基督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还 是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 一闪念”,乃至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 有新人”、“八荣八耻”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为目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