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古诗词欣赏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6 07:02
- 提问者网友:喧嚣尘世
- 2021-04-15 07:34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古诗词欣赏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4-15 09:14
很多人在看古诗词时,有时觉得某首诗词很好,但真要其说出个所以然,却觉得无从下手。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
一、诗歌鉴赏有规律
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是由诗歌创作的过程决定的。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图景相结合,然后将其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由此,我们进行诗歌欣赏就应由语言入手。言为心声,作家赖语言将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读者赖语言从作品中挖掘作家的情思,这就是刘勰说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有了语言文字的依托才能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就容易多了。因此,诗歌欣赏的第一步是揣摩语言,尤其要对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比喻句加以注意。接下来,要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描绘的画面再现和补充出来,获得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如临其境。再结合创作背景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进入诗的意境。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分别描绘了“赤壁江山图”和“赤壁豪杰图”。要想准确再现作者描绘的图景,必须揣摩诗人描写意象时使用的词语。上阕中的“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千堆雪”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在对这些词语揣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调动感情,眼前会呈现这样一幅图景:长江汹涌奔腾,山崖陡峭,散乱地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同样,下阕可以通过对“羽扇纶巾”、“谈笑”、“樯橹灰飞烟灭”等词句的揣摩展开想象,在眼前展现出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的强敌的画面。再联想苏轼当年四十七、被贬黄州的境遇,就不难体会出,他称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诗歌欣赏活动的目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在这首词中,两幅图就是“境”,壮志难酬情就是“意”,二者结合构成了本词磅礴而雄浑,豪放中略见苍凉的意境。读这首词,一位襟怀超远、有着英雄气概的诗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综上所述,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可以归纳为:一、揣摩语言、品味意象;二、展开想象、再现画面;三、结合背景、体会感情。
用这一方法对辛弃疾词《鹧鸪天》进行赏析: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芥菜花。
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诗中的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由这幅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和流连。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破”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得意的神态。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芥菜花”对比,赞美乡野溪头迎风开放的芥菜花,表达了一种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二、物象、意象和意境
要想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不仅要在平时多读一些诗歌、多研读一些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还必须要弄清并积累一些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先来谈谈诗歌鉴赏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形象,一个是主观形象。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余下全文>>
一、诗歌鉴赏有规律
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是由诗歌创作的过程决定的。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图景相结合,然后将其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由此,我们进行诗歌欣赏就应由语言入手。言为心声,作家赖语言将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读者赖语言从作品中挖掘作家的情思,这就是刘勰说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有了语言文字的依托才能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就容易多了。因此,诗歌欣赏的第一步是揣摩语言,尤其要对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比喻句加以注意。接下来,要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描绘的画面再现和补充出来,获得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如临其境。再结合创作背景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进入诗的意境。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分别描绘了“赤壁江山图”和“赤壁豪杰图”。要想准确再现作者描绘的图景,必须揣摩诗人描写意象时使用的词语。上阕中的“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千堆雪”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在对这些词语揣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调动感情,眼前会呈现这样一幅图景:长江汹涌奔腾,山崖陡峭,散乱地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同样,下阕可以通过对“羽扇纶巾”、“谈笑”、“樯橹灰飞烟灭”等词句的揣摩展开想象,在眼前展现出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的强敌的画面。再联想苏轼当年四十七、被贬黄州的境遇,就不难体会出,他称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诗歌欣赏活动的目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在这首词中,两幅图就是“境”,壮志难酬情就是“意”,二者结合构成了本词磅礴而雄浑,豪放中略见苍凉的意境。读这首词,一位襟怀超远、有着英雄气概的诗人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综上所述,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可以归纳为:一、揣摩语言、品味意象;二、展开想象、再现画面;三、结合背景、体会感情。
用这一方法对辛弃疾词《鹧鸪天》进行赏析: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芥菜花。
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诗中的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由这幅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和流连。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破”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得意的神态。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芥菜花”对比,赞美乡野溪头迎风开放的芥菜花,表达了一种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二、物象、意象和意境
要想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不仅要在平时多读一些诗歌、多研读一些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还必须要弄清并积累一些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先来谈谈诗歌鉴赏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物象、意象和意境。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形象,一个是主观形象。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