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①。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②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路》)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
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分)
答:
2.孔子说樊迟“ 学稼”、“ 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答案】
1.孔子讲求的道,志在济世救国,平定天下,(1分)强调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道义上,而不是去学习种地和种菜。(1分)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救世济民的管理者,而樊迟只是热衷学习种田和种菜这类小的技术,因此,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1分)
2.(3分)二者并不矛盾。(1分)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强调的是君子应该更注重于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掌握种庄稼种瓜果蔬菜等各种技艺。(1分)在孔子看来,自己的“多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是符合君子的要求的。(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樊迟退出后,孔子说:“真成一个在野小人了,樊迟呀!君子在上位,只要能好礼,民众便莫敢不敬。只要能好义,民众便莫敢不服。能好信,民众便莫敢不用他们的真心和实情来对上。政治能做到这地步,四方民众都会背负了他们的孩子来请入籍,那就耕户日增,耕地日辟,何必自己学稼穑之事呀!”在孔子认为,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道义上,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救世济民的管理者,而不是去学习种地和种菜。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点评:本题虽然考的不是句子翻译,但是侧重点仍然是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要想做对这个题,首先要将文段中的句子的含义都弄懂了理解通了才能做对。
2.试题分析: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君子论,他认为樊迟是个小人,强调的是君子应该更注重于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掌握种庄稼种瓜果蔬菜等各种技艺。孔子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多能鄙事”,跟自己的君子论事相符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针对问题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参照孔子的论点,围绕孔子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