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读后感】...的一个人物写读后感要《三国演义》...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20:33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2-15 13:38
【三国演义 读后感】...的一个人物写读后感要《三国演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2-15 14:02
【答案】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看曹操
近来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非常火热,我尤其喜欢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讲的“品三国”,就将《三国演义》在翻看了一下,两者结合让我对曹操有了新认识.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书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无可厚非,因曹操有勇有谋.当董卓专横霸道时,很多官员都畏惧董卓,敢怒而不敢言,更别说有对抗董卓的举动.然而这时,曹操挺身而出要去刺杀董卓.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他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壮志足以令那些明哲保身的官员羞愧不已.他的勇气、他的胆识足令人敬佩.但说曹操是奸雄,我则为曹操感到愤愤不平.
作者在书中写到曹操时,以斥责曹操的语气居多,骂他是奸雄.作者这么认为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曹操生在汉朝,汉朝是刘室的天下,称帝的也只能是刘室宗族的人.其它的人称帝则是大逆不道的,他们应被人唾弃,要被人挂上奸贼的恶名.因而作者在书中大肆渲染曹操的奸,以反衬刘备的仁、忠.为此,我要反问作者:要是说在当时,只能有刘室宗族的人称帝,其它人称帝则为逆臣.那么在汉朝以前呢,那是秦朝,那么称帝的也应是秦始皇宗族的人.然而刘邦却夺了秦始皇创立的天下,并称帝,为什么罗贯中却没骂刘邦是逆臣呢?这于曹操不公平吧.要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有能力的人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无能力的人治天下,天下鸡犬不宁.有谁会希望生活在动乱的朝代,生灵涂炭?既然这样,又何必拘谨于称帝人是否是皇室血统的人呢?
书中一味地说刘备仁慈,爱民如子.然则曹操又何尝没有爱民如子,又何尝没有仁慈的时候呢?有一回秋冬之际,曹操摔兵出征,经过一片麦田时,便下令谁的马要是踩到了农民的麦穗,便要处斩.可见他也体恤农民.对待投降的将士,曹操又何尝不是仁慈地对待他们呢?
书中一味称赞刘备,觉得他最适合称帝.然而,我却认为曹操比刘备更适合当领导者.何以说得?当时有传言,谁得卧龙、凤雏二者之一的辅助,就能成就霸业.而刘备幸运地得到这两位旷世奇才的辅助,简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按理说,他应该能恢复汉朝才对.事实上,却没有,何也?因为刘备的顾虑太多了.说到底,他是怕损了自己名声.这使他优柔寡断,错失了许多良机.曹操则不同,他当机立断,也不顾名声不名声的,是个好时机就抓住,因而才得以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求贤若渴,比之刘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备与他比起来就差了一点.他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我想读过《短歌行》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最令人感动的是曹操对关羽的爱护.其时关羽为保护二位嫂嫂和侄子,且为曹操所困,迫不得已寄曹操篱下.当时曹操敬重关羽是一位英雄,想用情义来打动关羽从而为他效力,对关羽可说是有呼即应,关爱有加.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所在时,未来得及禀告曹操就带嫂嫂和侄子上路.由于路上不断有曹操的手下阻挡,关羽便过五关斩六将.消息传到曹操那儿,曹操因爱惜关羽的才能,明知是放虎归山,却还是派人送了一张通行证给关羽,免得关羽路上受阻.曹操的爱才是可想而知了.
还有就是当赵子龙孤身冲入魏军就刘蝉时,要不是曹操爱惜他才能,要抓活的,然后就劝赵云归降,恐怕赵云早被乱箭射死了.
我认为曹操的胸襟也挺广阔,能不计前嫌.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之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不处置他,而且照样任用他.
也许别人说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里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杨修虽聪明过人,口才好,但他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说那种影响士气的话.曹操才心生杀念,杀了杨修.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伶牙俐齿,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也口出狂言说曹操眼睛脏、嘴脏、耳朵脏、身体脏、心脏.我想,气度再好的人,被人如此辱骂,不生气才怪.曹操身为领导人,对于手下如此犯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终究杀了祢衡.
古人有云:祸从口出.这可在很多人身上应验过的.杨修、祢衡的例子不过是又进一步证实了这句话.也不能全怪曹操.
当然,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而后逃走时,曾错杀了父亲的好友一家人,并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勿宁天下人负我.”他对被他错杀的人并无歉意,内心未必狠了一点.
还有曹操请一代神医华佗为他治病,因华佗说要剖开他的头来医治,他以为华佗要害他,便置华佗于死地.
虽我为被错杀的人感到不幸,但曹操这样做,无非是要自保.有话说:“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也有话说:“知人口面不知心.”曹操有那么多壮举,树大自然招风,不谨慎点是怎么行呢?正所谓做大事要不拘小节.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浅见.在我眼中,曹操是位大丈夫,是一位令人心服口服的领导.
——我看曹操
近来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非常火热,我尤其喜欢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讲的“品三国”,就将《三国演义》在翻看了一下,两者结合让我对曹操有了新认识.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书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无可厚非,因曹操有勇有谋.当董卓专横霸道时,很多官员都畏惧董卓,敢怒而不敢言,更别说有对抗董卓的举动.然而这时,曹操挺身而出要去刺杀董卓.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他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壮志足以令那些明哲保身的官员羞愧不已.他的勇气、他的胆识足令人敬佩.但说曹操是奸雄,我则为曹操感到愤愤不平.
作者在书中写到曹操时,以斥责曹操的语气居多,骂他是奸雄.作者这么认为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曹操生在汉朝,汉朝是刘室的天下,称帝的也只能是刘室宗族的人.其它的人称帝则是大逆不道的,他们应被人唾弃,要被人挂上奸贼的恶名.因而作者在书中大肆渲染曹操的奸,以反衬刘备的仁、忠.为此,我要反问作者:要是说在当时,只能有刘室宗族的人称帝,其它人称帝则为逆臣.那么在汉朝以前呢,那是秦朝,那么称帝的也应是秦始皇宗族的人.然而刘邦却夺了秦始皇创立的天下,并称帝,为什么罗贯中却没骂刘邦是逆臣呢?这于曹操不公平吧.要知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有能力的人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无能力的人治天下,天下鸡犬不宁.有谁会希望生活在动乱的朝代,生灵涂炭?既然这样,又何必拘谨于称帝人是否是皇室血统的人呢?
书中一味地说刘备仁慈,爱民如子.然则曹操又何尝没有爱民如子,又何尝没有仁慈的时候呢?有一回秋冬之际,曹操摔兵出征,经过一片麦田时,便下令谁的马要是踩到了农民的麦穗,便要处斩.可见他也体恤农民.对待投降的将士,曹操又何尝不是仁慈地对待他们呢?
书中一味称赞刘备,觉得他最适合称帝.然而,我却认为曹操比刘备更适合当领导者.何以说得?当时有传言,谁得卧龙、凤雏二者之一的辅助,就能成就霸业.而刘备幸运地得到这两位旷世奇才的辅助,简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按理说,他应该能恢复汉朝才对.事实上,却没有,何也?因为刘备的顾虑太多了.说到底,他是怕损了自己名声.这使他优柔寡断,错失了许多良机.曹操则不同,他当机立断,也不顾名声不名声的,是个好时机就抓住,因而才得以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
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求贤若渴,比之刘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备与他比起来就差了一点.他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我想读过《短歌行》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最令人感动的是曹操对关羽的爱护.其时关羽为保护二位嫂嫂和侄子,且为曹操所困,迫不得已寄曹操篱下.当时曹操敬重关羽是一位英雄,想用情义来打动关羽从而为他效力,对关羽可说是有呼即应,关爱有加.当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所在时,未来得及禀告曹操就带嫂嫂和侄子上路.由于路上不断有曹操的手下阻挡,关羽便过五关斩六将.消息传到曹操那儿,曹操因爱惜关羽的才能,明知是放虎归山,却还是派人送了一张通行证给关羽,免得关羽路上受阻.曹操的爱才是可想而知了.
还有就是当赵子龙孤身冲入魏军就刘蝉时,要不是曹操爱惜他才能,要抓活的,然后就劝赵云归降,恐怕赵云早被乱箭射死了.
我认为曹操的胸襟也挺广阔,能不计前嫌.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之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不处置他,而且照样任用他.
也许别人说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里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杨修虽聪明过人,口才好,但他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说那种影响士气的话.曹操才心生杀念,杀了杨修.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伶牙俐齿,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也口出狂言说曹操眼睛脏、嘴脏、耳朵脏、身体脏、心脏.我想,气度再好的人,被人如此辱骂,不生气才怪.曹操身为领导人,对于手下如此犯上,是可忍孰不可忍,终究杀了祢衡.
古人有云:祸从口出.这可在很多人身上应验过的.杨修、祢衡的例子不过是又进一步证实了这句话.也不能全怪曹操.
当然,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而后逃走时,曾错杀了父亲的好友一家人,并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勿宁天下人负我.”他对被他错杀的人并无歉意,内心未必狠了一点.
还有曹操请一代神医华佗为他治病,因华佗说要剖开他的头来医治,他以为华佗要害他,便置华佗于死地.
虽我为被错杀的人感到不幸,但曹操这样做,无非是要自保.有话说:“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也有话说:“知人口面不知心.”曹操有那么多壮举,树大自然招风,不谨慎点是怎么行呢?正所谓做大事要不拘小节.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浅见.在我眼中,曹操是位大丈夫,是一位令人心服口服的领导.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2-15 14:21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